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依靠崇高的革命理想与顽强的革命精神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无数艰难险阻,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号召下,一代代核工业人听党话、跟党走,隐姓埋名、以身许国、攻坚克难,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形成了“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凝聚“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实现了我国核工业从跟跑、并跑到局部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2015年,闽东福宁湾海域,一艘小小的泡沫船随海浪在山脚下起伏。不远处五颜六色的烟雾升腾而起,还来不及作出反应,几乎同一时间,一声巨响传来,直达天际,震响了中国第四代核电建设的“战鼓”。
此后经年,在闽东福宁湾,中核集团霞浦核电项目数以万计快堆建设者,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一往无前的锐气、水滴石穿的毅力、永远奋斗的信念,在中国核工业发展史册中不断写下新的、璀璨的篇章,立下“勇担重任、敢打硬仗,大力协同、精忠报国”的誓言,让荒岛变成了“宝地”。
发扬勇担重任、敢打硬仗的光荣传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作为国际公认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中的优选堆型,快堆是中国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承上启下的一环,不仅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更是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一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霞浦核电项目参建单位开展施工动员
勇担重任、敢打硬仗的精神,在中国核工业人中代代相传。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发展快堆技术,先后经历了基础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启动“863”计划,中国实验快堆成为“863”计划能源领域四个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以徐銤、张东辉为代表的一群快堆人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进行中国实验快堆的前期技术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国首座实验快堆的研制工作启动。2011年电功率为20兆瓦的中国实验快堆并网发电。历经半个多世纪,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八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
随后,霞浦核电项目开工建设,快堆发展迈向了新阶段。霞浦核电项目是国家批复的重大核能科技工程,使用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快堆技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核工业发展丰碑。
但中国快堆的建设发展,从来不是一马平川。为确保万无一失,霞浦核电项目的系统单元要多很多,造成了建设难度和工作量呈指数增加。
面对种种困难,面对解决千年能源问题的重担,快堆人没有畏惧。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晚上、无数个不知疲惫的身影、无数双像星星般闪耀的眼睛、无数张写满数据的图纸都可以作证。
安装工程师进行设备安装检查
“老一辈核工业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可以创造‘两弹一艇’伟业,我们新时代核工业人更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永不言退的意志,不忘初心,牢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是快堆人心照不宣的共鸣。
弘扬大力协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危急关头显斗志,艰难险阻见精神。在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史上,从来不乏大力协同、艰苦奋斗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核工业人战胜了创业初期严重物资匮乏、科研生产条件简陋、生活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隐姓埋名、以身许国,铸造了惊世伟业,孕育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为建成中国四代核电发展版图中的霞浦核电工程,数万名建设者先后来到霞浦,以“承载国家核能战略,推动快堆事业发展”为己任,以“快堆梦”助力“中核梦”、实现“中国梦”为信念,不分昼夜、无私忘我地坚守在工程建设一线。
起重工齐心协力进行设备吊装前检查
60年不遇的强台风还没有消散,一支身着不同工装的“先锋队”便出现在工程现场,顶着烈日,忍着饥渴,只用了不到6天便全面恢复被台风“摧毁”的水、电、路。
80载难见的特大干旱给快堆人上了一堂难忘的“珍惜每滴水”实践课,为了让现场施工不会因淡水供应不足而停下,霞浦核电与相关参建单位,迎着凛冽的寒风,用最短时间解决了现场海水淡化这道难解的题;为查找近两千米长围堰上的一处漏点,霞浦核电联手相关参建单位,7个月时间里顶着巨大压力,不眠不休地监测、查找、分析、再查找,终于在新一年第一缕曙光来临前赢得胜利。
面对3年疫情,数千名快堆建设者自愿进入现场封闭管控区,推迟婚期、隔着屏幕举办婚礼,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谱写了雄壮动人的乐章,保持工程现场“零感染、零疑似、零确诊”;连续两年新春佳节,施工现场擂响的“出征”战鼓与跨年烟火齐声共鸣,核岛混凝土浇筑的烟尘与团年饺子汤圆的雾气一起升腾。
面对因台风、干旱、疫情等不断压缩的工期,设计方、建设方、安装方、调试方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前介入,主动打破利益藩篱,突破单位边界,穿透合同壁垒,深度交叉作业面。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实行“6天工作日+24小时带班值班”制,每天白班下班后,前往工程现场,每晚至少进行3次全建设现场巡检,直至第二天上班时间,又继续到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建设现场实行“24小时施工制”,人员轮班,机器日夜不休;在这里,他们不仅仅是原子能院、中核工程、中核华兴、中核二三、中核五公司、中核咨询、霞浦核电的员工,他们守望相助、并肩作战,是家人、是战友,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快堆人!
一家人、一起拼、越奋斗、越幸福。“每天一到晚上12点左右,就可以看到人们从辅助架上慢慢往下走,到食堂吃夜宵,补充体力。本该一片漆黑的食堂灯火通明,那一刻,感受到这么多人并肩作战,觉得无比温暖。”夜晚的霞浦星空、咸湿的海风、工地上亮如白昼的灯光、不远处一闪一闪的灯塔、半夜灯火通明饭香四溢的食堂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的作业场景,成了建设者们共同的记忆……
他们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期待霞浦核电项目结出丰硕、甜美的果实。
秉持“我爱祖国,祖国需要我”的坚定信念
“艰苦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直是中国核工业人的坚定信念。从“两弹一星”到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一期,从走出国门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到如今能解决“千年”能源问题的快堆,中国核工业人一直以“我爱祖国,祖国需要我”的信念,矢志不渝地践行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
霞浦核电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霞浦核电项目建设至今,经历了从默默无闻攻难关、忘我工作抓节点、安全有序促进度的漫长过程。“在这个项目里,没有业主公司、参研参建单位、设备制造厂之分,大家都是快堆人,都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行。”
为了工程安全高效优质推进,他们从杭州湾畔、从黄海之滨、从遥远的北方、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而来,穿过闽东霞浦这座小城的烟火,聚集在曾经不为人知的孤岛,抛却优越舒适的环境,忍受远离家人的孤寂。他们组成一支支突击队穿梭在坚硬的混凝土建筑里、纵横的钢筋丛林中,承受住了工程建设、恶劣天气、新冠疫情等接踵而至的考验。
“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他时常教导我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知道有霞浦核电项目,我取得公司批准后,第一时间就驱车一千多公里到了这里。虽然不能像我父亲一样,获得光荣的勋章,但在这里,为祖国的能源安全贡献一份力量,也就实现了我报效祖国的愿望。”
一名快堆建设者说,他最喜欢夜晚的霞浦,巡查工地到一半的时候,站在安全壳顶端,向南边望去,那里有一座灯塔一闪一闪,光亮穿过黑夜直达远方,似乎就像快堆建设的目标。看会儿灯塔,又继续巡查,向着心中的那座信念灯塔更加坚定地走着。不远处,一面面鲜艳的突击队旗帜迎着海风舞动,像一句句无声的告白,回荡在工程现场。
我爱祖国,祖国需要我,是快堆建设者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源泉。“铁马金戈我是核,陆海空天我是核”,在霞浦核电项目这片热土上,中国快堆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中国核工业的伟大精神和“朴实、坚韧、拼搏、协同、阳光”的优秀品质传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创造和书写属于新一代核工业人的历史功绩。
“勇担重任、敢打硬仗,大力协同、精忠报国”的快堆誓言已经融入新时代核工业精神谱系中,成为耀眼的存在和最鲜活的实践。快堆人有信心,也有能力,以新的“团结奋斗”去创造新的伟大成就,全力实现项目建设目标,书写中国核工业发展新华章。(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