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是一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
近年来,广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经济发展,大力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如何呵护好桂林山水”,在建设过程中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桂林的生态保护和开放发展并行,便成为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全灌高速公路项目部的“头等大事”。
“生态环境只能更好 不能变坏”
2022年9月,全灌高速桥梁工程先期开工点开工建设。全灌高速公路北起湘桂省界,终点位于灌阳县新圩镇,采用设计时速120km/h、路基宽度26.5米的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建成通车后,不仅将极大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道路交通环境,也对进一步完善自治区路网结构,加强湘桂粤三省联系、构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此项目意义重大,我们进场之初,当地政府部门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底线——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为确保环保目标的实现,全灌高速公路项目开工以来,便专门聘请‘环保管家’,靠前提供‘保姆式’环保咨询服务。”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全灌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负责人姜怀宝告诉记者。
广西目前森林覆盖率达62.5%,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绿色家底”殷实。全灌高速公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沿线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施工过程中,环保压力巨大,因此专门聘请“环保管家”,全程为项目建设提供过程咨询、环境监测、技术指导等服务。“‘环保管家’会对国家、地方、业主、公司等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进行解读,明确环保管理标准,形成环保管理负面清单。我们再针对负面清单进行强化培训,这样心里就有底了。”全灌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质环部负责人郭易勇如释重负地笑着。
据郭易勇介绍,项目部配置质量管理人员18人,各施工作业现场还设了专职质量、环保管理人员;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月度大检查、专项活动、环保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参建人员环保意识,从点到面实现环保管控,消除环保隐患。“2023年上半年累计进行14次质量环保教育培训、召开专题会议7次,培训人数达223人次。截至目前,施工现场验收的分项工程,合格率达100%。”
2023年1季度,当地环保部门对全灌高速建设过程中正在运行的1号、2号、6号拌合场站进行了环境监测,监测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噪声、废气等排放达标,无污染情况发生,环保风险持续受控。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粮仓”——拌和站的建设对公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灌高速公路沿线分布着4 处乡镇级别水源保护地、大碧头旅游度假规划区、全州县古岭头红军遗骸保护地、城镇等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和文物,路线在设计在不能避让的地方,我们施工时都结合了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环境保护,眼前的拌和站就是。”顺着姜怀宝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座全封闭的拌和站。
和以往所见的拌和站不同,这座拌和楼紧靠两河镇,没有扬尘、也听不到噪声,远远看着就是全封闭的一座大楼;走进拌合楼,里面干净、整洁,物品堆放井然有序。
郭易勇表示,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全灌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严格落实了裸露边坡绿网覆盖和拌和站全封闭等防尘措施,配备了雾炮机、工程洗轮机、环保数据远程监控等环保设备。“所以即使刚刚有运输混凝土的车辆出去,我们这也不会灰尘满天,这可是在居民区旁,环保必须高要求。再看看旁边的钢筋加工厂等部位,我们都采用彩钢瓦进行全面封闭,达到封闭扬尘、降低噪声的目的。”
“这池子清水是做什么用?冲洗地面么?”记者看着拌和站旁边的一池清水,忍不住问道。
经过现场耐心的解释,记者才明白,为了减少拌和站废水的排放,项目部专门配置了固定式砂石分离系统,用于收集和处理混凝土生产废水。“这些废水处理后,可以实现循环利用,用于车辆冲洗、场地清理等工作。如此下来,我们基本做到了污水‘零排放’。”
自然、生态、文化深度融合。从一个环保拌和站,一个砂石分离系统,到一个雾炮机、一辆洒水车,都是全灌高速公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动实践。
“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
2023年6月,在全灌高速公路灌阳河特大桥施工现场看到,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大型施工机械机声隆隆,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目前该项目已经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正在抢时间,抓进度。
“目前,全灌高速公路临建工程建设达到90%,全线清表已开展,目前正在进行梁场区域土石方挖填,先行开工建设的湘江特大桥、大碧头特大桥、灌江特大桥、新富江大桥4座桥梁工程建设,正在实施桩基及下构施工,准备开工特大桥和大桥17座。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正在实现全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速度’。”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全灌高速总承包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王绪芳说道。
走在新富江大桥施工现场,王绪芳略带神秘问记者是否知晓施工现场一堆碎石的来源。
“不知道”
“就是现在桩基施工抽出来的泥沙分离出来的”
原来,为了保护环境,在桩基施工部位,项目部购置了泥浆收集钢箱、移动式砂石分离机。
现场工人正在娴熟的操作机器,机器一升一降的桩机施工,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把泥浆输送到移动式砂石分离机里。而分离机迅速将抽出来的泥浆处理,泥浆里面细微颗粒,洗净、排出,堆放在专门的收集箱中,作为砂石回填或者用于便道修整;而分离后的泥浆充分净化后继续用于成孔施工,不仅能有效保证性能指标,减少卡钻,提高钻孔质量,而且减少泥浆堆放、外运的污染和成本,环保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王欢是全灌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五工区的一名质检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沿着灌江的水域施工现场查看,监测、记录好当天的水质。“涉水施工,水环境保护尤为重要。项目部采用的砂石分离技术很成熟,泥浆本身外露对水源污染几乎为‘零’。”
除了临水施工的精细,项目部始终贯穿绿色施工理念,在临近村道、居民区的施工部位,环保也做得很细致:道路洒水降尘,绿目网全覆盖,设置防尘隔声屏障、降低施工噪声;种植当地绿植,美化边坡;施工建筑垃圾及时清运、生活垃圾专门收集、清运至垃圾处理场……
“除了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把控,我们在路线设计时,尽量避免对沿线生态敏感点影响的同时,又注重结合景观资源进行布设,力求做到‘近而不入’,通过‘借景’将高速公路与景观资源有机融合,协调统一。”全噪声高速公路技术负责人尤舶力表示。将公路融入当地生态文化中,全灌高速公路努力通过加强景观选线,让司乘人员在驾驶过程中享受“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受。
如今的桂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全灌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部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打造最美山水间自然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绿色高速公路”,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