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船尾扬起的泡沫,身后的海岸线逐渐消失在视野当中。同时在船舷一侧慢慢显现出一座座几十层楼高、不断转动着的庞然大物,这种视觉上的震撼是所有第一次来到海上风电场的人终生难忘的。日前,随着华能江苏清能分公司灌云海上风电项目增殖放流活动,记者终于亲身体验到了这种难得一见的场景。
鱼苗乘船出海!
5月29日,天还未亮就下起了雨。记者一大早就来到了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的燕尾港渔业码头。
“今天雨下得太大,海上风浪也比较大,我们的出海时间可能要推后了。”华能江苏清能分公司灌云项目部负责人周小兵忧心忡忡地说,“现在鱼苗刚到,我们先抽检装船吧,等会看天气会不会好一些。”
说话间,工作人员已经将卡车上的鱼苗和虾苗拿了几袋下来,将里面的鱼苗倒进了事先准备好的大盆里。“我们抽检主要是检查鱼苗的数量和长度,这都是有具体要求的。比如说这个半滑舌鳎的鱼苗,按照标准应该在5厘米以上才算合格。”负责这次增殖放流活动抽检和验收的是来自江苏海洋大学的高焕教授,他一边从大盆里数着鱼苗的数量,一边让同事记录下来。
专家团队在抽检鱼苗
抽检完毕之后,所有的鱼苗都开始装船。只见一包包的鱼苗顺着搭建好的滑道平稳滑落在甲板上,“用滑道是为了减缓苗种受水体冲击,减少机械性损伤。”周小兵告诉记者。
幸运的是,在装船即将结束时,天空逐渐开始放晴,海上的风浪也比早晨小了许多。“我们一会儿就能起航了!”
随着一声汽笛,作业船缓缓离港。海上的风浪虽小了许多,但仍然有些颠簸,细密的雨滴横着拍打在舷窗上。“我们的风电场离岸边大概有十几公里,这也是我们公司离岸最近的一个风电场了。”周小兵说。
随着作业船的不断行进,一排排巨大的风车逐渐在船舷一侧显现出来,高大的叶片直插云霄,极为震撼。
“这个风电场一共有48台风机,另外还有一个海上升压站,就是前面那个平台。”顺着周小兵手指的方向,记者见到了一个白色的钢铁建筑,就像是小号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
华能灌云海上风电升压站
“这里就是我们的升压站了,所有风机发的电都是汇集在这里,经过升压之后再传回岸上。”周小兵说。由于海上升压站实行的是“远程监控、无人值守、定期巡视”模式,记者只能登上平台下方的黄色钢架区域略微查看,但这也已经令记者大开眼界。
实际上,这里就是本次增殖放流活动的目标区域。满满一甲板的种苗,所有工作人员一起上阵,足足忙了接近两个小时才完成放流。等到回舱时,所有人都已汗流浃背。
增殖放流真没想象得那么简单
“放流增殖是作为我们整个项目建设的一部分,写进了项目规划里的。”周小兵表示,为全面践行华能集团绿色发展理念,项目从2022年开始实施增殖放流工作,2023年完成。“这次放流后,我们就完成了全部的增殖放流目标了。”
周小兵告诉记者,增殖放流方案中一共有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鳎、黑鲷四个品种,虾蟹鱼总计2.2亿尾。
“这个数量是根据项目的施工面积、发电规模等因素进行前期评估的,之后再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投放生态补偿资金。”高焕教授表示,目前国内所有的海上风电项目,都必须在项目规划中进行这方面的评估和投入。
然而,这么多数量的种苗,在短时间内放进这片海域中,会对周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吗?
高焕教授告诉记者,在制定增殖放流方案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之所以选择这几个品种,是因为在灌云区域受风电项目影响最大的就是这几个物种。这些种苗在被放入海洋之后,不但丰富了当地的渔业资源,同时也成为了其他海洋生物的捕食对象,带动整个生物链。后续我们也会对当地的海洋生态进行持续监测。”
“在灌云地区,他们(华能灌云海上风电项目)的放流规模是最大的。这次增殖放流也给当地的渔民增加了收入。”中国海监灌云大队高级工程师陈武表示,眼下正是禁渔期,等到2023年秋季时,本次放流的对虾能长到10头一斤,“到时候就可以捕捞了。”
灌云海上风电项目的多个“第一”
据介绍,华能灌云海上风电场是国内首个旋转流潮汐海上风电项目,也是目前连云港地区唯一一个海上风电项目。项目总投资近52亿元,总装机容量300兆瓦,共装有48台风机,设计年发电量8.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6.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2.25万吨。整个项目于2018年11月开工建设,2020年4月16日首批机组成功并网发电,2021年7月30日全部并网投产。
记者还了解到,灌云海上风电项目的主力机型为单机6.45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叶轮直径长达184米。
周小兵告诉记者,在项目建设阶段,华能攻克了施工区域海床淤泥厚、220千伏海缆穿堤定向施工、国内首次171机组坐滩施工等技术难题,克服了主机供货、吊装船机设备紧张、工期紧任务重等诸多困难,成功实现并网发电,为未来旋转流潮汐区域海上风电建设大型机组吊装并网积累了重要经验。
事实上,华能江苏清能分公司2021年在江苏并非只投产了灌云海上风电场这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在射阳、启东、如东,还有3个更大的海上风电项目,3个项目装机容量共计150万千瓦,年上网总电量可超40.2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25.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92.6万吨,有效促进了当地能源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灌云这个项目中仅仅增殖放流一项就投入了300多万元。”周小兵表示,“此外,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开展过很多工作。比如岸线修复、海鸟保护、海堤加固等等,也提出过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的生态环保理念。因为对我们华能人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
https://res.cenews.com.cn/h5/news.html?id=106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