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储能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下库。陈志军 摄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近期各地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大江南北正涌现“抢”时间、“拼”发展的蓬勃新气象,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蓄力赋能。
近日,笔者从广州出发,沿着济广高速一路东行280多公里,来到“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抽水蓄能电站——梅州抽水蓄能电站(简称“梅蓄电站”)二期工程施工现场。进入地下厂房的施工隧洞潮湿阴暗,但电站建设者们克服了施工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等各种困难,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技术升级优化工期
创新突破造就“梅蓄速度”
“突突突突突……”在8号施工支洞作业面,现场有五六名工人正在钻孔作业。“每天有300多人投入施工作业,洞挖24小时不停工,这样才能完成地下洞室开挖日均推进6至7米的目标。”南网储能建设管理分公司梅蓄项目部副总经理詹才锋,2015年来到梅蓄电站,一待就是8年,全过程参与了电站的建设。
在借鉴梅蓄电站一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梅蓄电站二期在施工设计方面有不少创新亮点。“比如我们优化了电缆出线方式,将一期通风洞与二期电缆出线洞部分共用,避开了不利地质条件,大大降低施工安全风险。”詹才锋介绍,在梅蓄电站二期工程开挖过程中,改进了部分施工工艺,如厂房、主变顶拱开挖过程中取消了保护层;在厂房、主变采取深孔预裂、梯段爆破技术,成型效果好,提高了施工效率;岩锚梁施工方面,尽可能减少工序转换时间,对影响岩锚梁开挖的排水廊道、母线洞、排风洞等开挖提前安排布置,尽量减少岩锚梁混凝土浇筑所占的直线工期。
由于梅蓄电站一期和二期的厂房相距只有170米,为了最大程度降低二期施工对已投运机组带来的影响,“我们在一期厂房发电机层、水轮机层、主变室、空压机室等重点部位布置监测设备,不间断监测爆破振动数据,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爆破参数。”詹才锋说,业主方与各参建单位协同配合,在一期机组停机状态下开展厂房、主变预裂爆破试验,3号施工支洞采用“两掏一压顶”方式开挖,运维人员加强对一期设备的巡视检查和运行数据分析,确保一期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据了解,梅蓄电站项目是梅州市单体投资最大的基建工程,也是广东省内抽水蓄能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之一,总库容位居全国第二。梅蓄电站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分两期建设。电站二期工程于2022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全面建成一座与一期工程同等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在梅蓄电站二期全面建成投产后,将助力广东“十四五”新增的2000万千瓦风电、2000万千瓦光伏稳定接入南方电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梅州“电力粮仓”。作为清洁能源,梅蓄电站年预计发电量35.0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系统标准煤约105.12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61.9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7.9万吨,减排效果相当于近10.7万亩森林的净化效果,将对推动广东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有力贡献。
人人都是安全员
齐抓共管筑牢安全堡垒
一走进梅蓄公司办公楼的电梯,安全生产宣传海报就映入眼帘,上面写着“把职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个细节也折射出电站管理团队对于安全生产的态度。
梅蓄公司执行董事、党支部书记兼南网储能公司建管分公司梅蓄项目部总经理朱金华,从梅蓄电站一期到二期,始终践行“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把“安全第一”刻在心上、挂在嘴边、落实到行动上,并将其灌输给梅蓄电站每一名建设者。
当前电站建设工期紧,现场施工人员多,各种作业面交叉进行,安全风险大,管控难度高。为此,朱金华要求电站所有管理人员做到“两勤一到位”(腿勤、嘴勤、措施到位),将现场施工人员当成自家兄弟姐妹对待。当看到现场施工人员有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时,要及时提醒和帮助。同时,用好现场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带班人员,确保每个工作面均有2名安全员。
针对目前二期爆破高风险作业,梅蓄电站发布了爆破作业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从火工品出库到爆破结束的全过程管控流程,确保警戒到位、清场到位。开展中高风险作业时,严格审查作业计划与方案。作业过程中,采取旁站监管和驻点监管方式,确保安全管理到位。
截至2023年2月底,梅蓄电站保持了无人员伤亡、无安全事故事件的良好安全态势,连续安全生产2708天。
大山的夜里格外宁静,但梅蓄电站的地下洞室依旧灯火通明,他们正用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为梅蓄电站的投产努力奋斗。(冯舒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