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徐强 但棣瑶)
多年以来
三峡集团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
高度重视帮扶地区女性事业发展
通过设立扶持基金
实施技能培训
打造产业帮扶项目
等一系列举措
助力帮扶地区女性成长
她们来自三峡集团帮扶地区
一项技术、一笔资金
一个岗位、一份关爱
助她们变得更加自信、独立和美丽
曾经 三峡集团为她们点亮一束光
如今 她们正散发出更亮的光芒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供图
江西省万安县西元村村民林广妹是一位家庭主妇,和丈夫一同种地,偶尔骑电瓶车到路程一小时以外的县城打打零工。2020年,三峡集团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打造的“百美村宿·高岭宿集”项目建在了村里,林广妹成为了一名乡村民宿管家。经过专业的管家培训,林广妹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通过专业技能,她让更多游客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暖心服务。
万安县民政局供图
今年43岁的江西省万安县大塘村村民董荷英曾经是一名留守儿童的妈妈。因常年在外打工,她饱尝和孩子离别的思念之苦。她也曾经是家乡的一名幼师,自己班里的孩子有一半是留守儿童。2020年,三峡集团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在万安县实施“童伴妈妈”项目,助力解决留守儿童关爱难题,董荷英加入了其中:“听到孩子们亲切地喊我‘董妈妈’,觉得一切的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摄影:黎明
四川省屏山县新市镇龙口村村民苟光莉,是向家坝水电站移民,2018年借用“三峡种子基金”10万元,成立了汐爱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建起了两个大型蛋鸡养殖场,每天产蛋近4万枚,年产值400万元。苟光莉不仅自家富了,还通过分红和吸纳就业的方式,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三峡种子基金”让苟光莉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能人,合作社的母鸡源源不断生下“金蛋蛋”。
摄影:徐强
2017年,三峡集团联合内蒙古巴林左旗妇联开办了巴林左旗笤帚苗绑扎技术培训。老师到村里手把手教,不耽误种地还能多学门手艺,哈拉哈达村村民贾殿荣当即报了名。笤帚越绑越快,越编越好,2020年初,贾殿荣迷上了快手,边绑笤帚边直播。现如今,“哈拉哈达镇笤帚大妈”已拥有2.7万粉丝,每年收益5-6万元。小小笤帚苗,编织出贾殿荣通向美好生活的新图景:“我要在创新笤帚苗制品上多下功夫,让巴林左旗的笤帚苗成为网红产品。”
摄影:扎西多吉
2021年在县城打工一年多后的白玛布赤回到了老家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开始在村里做起了农业科技专干,不仅给村里带来了炒茶制茶的技术,还带着乡亲们种上了白肉枇杷。此时的巴登村已经在三峡集团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搬迁到了新村,白玛布赤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和驻村工作队一起走访调研,为村里制定了发展规划,开发了民宿旅游项目,推动了村里妇女合作社的建立,把门巴族姑娘们的手工艺品变成了能创收的商品……她火一般热烈的青春正在建设家乡的大道上开出绚烂的花朵!
编辑:喻清卿 杨思恒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