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发电、供热、制造同位素…… 核能还可以这样用

2022-12-23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2506667190464932030&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2ca5380b-f12d-4398-9186-2f8dab81a0e9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核电技术列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成果之一,并强调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俯瞰我国大陆海岸线,分布于沿海8省区的19个核电基地串珠成链。54台在运核电机组、23台在建核电机组,以总装机全球第二、在建装机全球第一的规模,构筑起从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的坚实底气。

  除了发电,我国核电企业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开展供热以及医用同位素等领域的核能综合利用,来看记者在中核集团的采访。

  12月1日,浙江海盐迎来了第一场冬雪,气温骤降。核能工业供热项目经理陈鹂鹂冒雪来到秦山工业园区协调核能供热管道的施工。

  陈鹂鹂努力要接通的供热管线,是我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今年八月,秦山核电已经把供热管线铺到了工业园区,但是到企业的最后300米卡住了。

  浙江冠宇电池有限公司工业工程部经理 刘洋:投入成本是比较大的,要花800多万。(供热)设备做一个改造,有风险,不成功的话,那我们的产线就会面临着停产。

  对企业来说,虽然核能供热比原来的天然气便宜,但改造管线投入多,风险大,让企业一直犹豫不决。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陈鹂鹂多次上门沟通,可一直没有结果。

  如何才能说服企业,打通供热管线的最后300米?中核集团开展的一系列二十大精神学习讨论活动,让陈鹂鹂的工作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核能发电的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碳排放,未来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大有可为。用核能供热,不仅能为企业节约天然气,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经济账可观,环保账更亮眼。

  为了打动企业,陈鹂鹂还拿出了免费试用三个月的优惠条件,这次上门,企业的顾虑终于打消了。

  12月15日,我国首个核电工业供热项目的热水,终于流进了企业的生产车间。核能不仅为工业企业供热,目前海盐县还有多个居民小区、老年公寓和中学开通了核能供热,开创了南方核能集中供热的先河。

  利用核能供热的同时,针对我国医疗同位素主要依赖进口的难题,秦山核电另一支技术攻关团队正奋战在一线。

  中核集团秦山核电总经理 邹正宇:听完二十大报告,我们的研究团队也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核技术的综合利用上面,我们也是充分利用我们秦山两个重水堆的优势,目前我们还在紧锣密鼓开展的就是同位素的生产。

  我国去年成功实施首例医用同位素钇-90的临床治疗肝癌手术,但目前,钇-90主要还是依赖进口。而秦山核电的三期重水核反应堆,恰好具备着生产钇-90的能力。

  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专项工程处处长 李世生:利用商用的反应堆来生产其他的医用同位素,在国际上,也是没有这个先例的,不管你是在安全论证上的困难,还有在工艺上会碰到一些困难。

  这几天,李世生团队遇到的困难是,如何能把生产钇-90的原材料分毫不差地送进密闭的核反应堆。

  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专项工程处处长 李世生:里面的放射性太高了,一般的摄像头是没办法把它放到堆里面去进行观测的,因为一进去(画面)就花掉了,所以还要自己研究出一套办法来,不能做成闭着眼睛穿针的事情。

  经过集中攻关,秦山核电已经完成钇-90装卸靶件的装置设计和安全论证工作,正在开展装置样机试验。按计划,到2024年,就能生产出基本满足国内医疗需求的钇-90,降低肝癌患者的治疗成本。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我国已形成高水平核工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接下来,中核集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核能从发电单一型选手,转向城市供暖、海水淡化等诸多场景综合利用,努力用核技术造福民生,为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更多核能力量。(总台央视记者 文为明 李厦 杨少鹏 齐银松 陆振洵 邵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