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深蓝 打造北部湾畔清洁能源基地

2025-01-07

   从空中俯瞰,这是一座被蔚蓝色的海水包围的人工岛。这里建筑林立,码头繁忙,在潮起潮落的变化中,一座美丽的“海滨花园电厂”傲然矗立并日趋成型,这便是位于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园区的国能广投北海电厂。



  北海电厂一期、二期共建设4台100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一期工程已实现广西首台百万千瓦二次再热机组投运,发电效率达国内一流水平。正在建设中的二期扩建工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两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双机投产。

  二期项目完成后,将与一期工程的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两座10万吨级码头以及65万吨中央煤炭储运基地构成综合能源供应中心,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北部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安徽电建二公司在北海电厂一期工程建设中高质量完成“五通一平”工作,并在二期工程建设中承担3号机组主体工程及烟囱工程。

  从日出到日落的高效履约

  进入12月,北海的温差变化增大,空气中多了一层寒意,但二期工程建设现场依然热火朝天。

  切割声、锤打声、混凝土浇筑声与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160吨塔吊高效运转,锅炉烟风道、水冷壁等设备不断地从地面吊至高空,主厂房区域人来人往,磨煤机安装、电缆主桥架安装正在稳步推进,炉后区域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钢筋绑扎、翻模……多工序、多战线的大干局面正在激情上演。

  东方露出鱼肚白,职工们早已在项目各站班区域整齐列队,无暇欣赏海边日出的壮观,他们知道,做好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是一天中头等重要的事情。当夜幕降临,海岛的夜晚深邃而静谧,而在二期项目现场,各作业面仍然灯火通明,随处可见职工们忙碌的身影。

  从2023年10月进点,到如今项目建筑群轮廓清晰,历经13个月的艰苦奋战,汽轮机基座浇筑、汽机行车吊装、除氧煤仓间到顶、除氧器吊装就位、汽机房断水、烟囱外筒壁施工到顶等一个个节点相继完成,目前3号机组重要里程碑节点目标已完成大半,正向着机组投产发电的目标冲刺。

  “施工现场每天都在变化,自己也和项目共同成长,挺有成就感的!”项目部职工米勋说,坚守一线的建设者们,夙兴夜寐,忘我奋斗,为项目建设倾注着心血和热情,以扎实的行动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履约的优异答卷。

  从内在到外在的品质追求 

  以打造沿海大型清洁煤电标杆为目标,北海电厂二期工程项目建设深度融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型技术手段,新质生产力活力涌动。

  聚焦新目标,依托新技术,融入新理念,项目建设团队坚持由内到外的品质追求,安全文明施工亮点纷呈,质量工艺屡创精品。

  项目部做实安全网格化管理,确保网格化矩阵全覆盖。施工现场13个网格化区域,安全职责覆盖到相应设备设施,定人定机定职责,真正做到安全管理“无盲区”。防高空坠落、防坍塌、防洪防台、消防应急救援等系列演练,在施工现场屡次上演,不断强化全体员工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安全管理创意迭出。主厂房连廊安全通道的设计别具一格,项目团队就地取材,以脚手管为支撑,把安全通道一分之二,施工人员左进右出,来往有序,于严谨中透着从容,折射出科学化的管理。

  在现场一角,一组新颖别致的悬挂式画框,细致呈现公司安全理念、行为规范、施工亮点和安全奖惩等内容,这是项目部创新设计的箱体式安全文化长廊,设计巧妙,可以自由组合、移动,随现场动态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位置,文化长廊顶部还布设了透明阳光板,以方便天气突变时及时避雨。职工们闲暇时来此学习观看,入脑入心,这里也成为业主向各方展示亮点的打卡地。

  “智慧工地”建设持续推进,打造安全质量管理、现场违章监控、起重机械吊装、环境监测、智能门禁系统、VR智能培训系统等多个系统场景,建设数据管理平台,推动互联互通,实现对现场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全过程、全时段实时掌控和可视化管理,让安全生产“更聪明”。

  围绕创国优金奖的目标,项目团队强化过程管理,全力攻坚克难,全方位推动创优创效。

  说到项目建设之难,还得从主厂房区域回填算起。由于海岛电厂的特殊性,用来回填的物料不是土,而是强度很弱的海滩砂,这给回填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技术团队反复研讨,优化方案,与业主深度沟通,最终选用分区域分层水震法,即在回填砂土中注入适量水,通过振动使其密实,增加强度,边回填边验收,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主厂房框架柱浇筑时,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泵管正常下料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拆模后柱角容易出现蜂窝麻面,影响混凝土结构表观效果,技术人员经过分析研究,在泵管软管前端安装加长导管,加长后的泵管能直接下探到框架柱底部,减少下落高度,保证了浇筑质量。

  由于3号机组炉膛狭小,设备吊装可腾挪的空间小,在锅炉三器吊装时,项目团队突破常规,采用履带式伸缩汽车吊,相较于常用的100吨汽车吊,体积更小,效率更高。此次吊装共节约工期约15天,降低成本30多万元,为塔式炉三器吊装积累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项目建设中,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切割板材、梁板柱模板拼缝处使用合页等多项创新实践,提高了质量工艺水平。“锅炉钢架安装”“锅炉平台栏杆楼梯安装”“烟风道制作”等多个项目被业主授予小精品优质工程。自开工以来,重点工程项目质量一次合格率100%,创优工作成果亮眼。

  全过程超用心的超值服务

  “高质量履约,就要主动理解业主预期,做到超用心,全过程提供优质服务。”项目部负责人马召朋说。

  在全力以赴保里程碑节点的同时,项目团队聚集业主需求,多层次延伸服务空间。电缆桥架上的圆形拉环,制作精巧,引人注目,这是项目部提前策划,与设备厂家沟通后特别增设的,施工人员介绍说:“电缆施工时不需要搭架子,脚手管直接穿圆环固定,再铺设脚手板,更快速便捷,另外,对于项目移交后的检修维护,也非常方便。”

  在108米层锅炉房区域,一架临时用照明灯点亮了整个施工平台,据安全总监刘昌华介绍,这台灯的布置可谓内有乾坤,项目团队综合考虑未来电厂规划,布设线路时做到永临结合,待机组投运移交后,把施工临时用灯拆掉,便可直接换成电厂用灯,无需重新布线,这份巧思与“超前服务”获得业主多次称赞。

  活力足实力强的年轻团队

  “我们这个项目年轻人多,朝气蓬勃的,活儿干得又快又聪明!”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周刚由衷地夸赞。

  汽机专业科6名管理人员,清一色的90后和00后,都从防城港核电项目直接调来,都是第一次干火电百万机组。热动科副科长吕中翔回忆起除氧器吊装的过程,“简直惊心动魄,其间根据我们精心设计的新型吊装方案,由600履带吊更换160吨塔机,然而160吨塔机起钩时突然卡住,那一瞬间,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稳住,耐心,一点点调整,一点点推进,最终,吊装结果称得上完美。从早晨6点40分进入现场,到下午3点完成吊装,所有人一直都在,没有一个离开的!”原来,火电与核电大有不同,未来还有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吕中翔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我们准备好了! 



  日均10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长,是一种怎样的挑战?建筑科4名90后小伙儿,肩负生产进度、技术质量及专业协调的重任,他们始终不惧艰难,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GIS 500千伏扩建楼交付安装,楼体虽小,工序却繁复,加之工期紧迫,标准严苛,成为开工以来他们面临的最大考验。在交安前8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设计变更,让考验再次升级:根据最新要求,封闭母线洞口因标高问题需拆除主梁,年轻的团队迅速集结,经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变更中的标高不准确,且拆除主梁缺乏加固方案,将严重危及结构安全。于是,他们主动与业主、设计沟通,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先拆除上方墙体,增设一道主梁,再行拆除原梁,这一建议得到了各方确认,赢得高度评价。

  面对新增工程量,建筑科迅速调整施工计划,优化人员配置,最终如期完成交安任务。他们勇于创新、顽强拼搏和朝气蓬勃的精气神,在北海二期项目建设的舞台上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青春的活力带来满满的能量,更生发出澎湃向上的动力。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部积极应对海边大风天气多、夏季高温多雨的挑战,成功抵御三次台风的袭击,在主厂房施工、锅炉水压试验等重要节点中创建党员责任区,成立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岗,通过示范引领,凝聚合力,提振士气,使项目建设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向前推进。

  碧海与蓝天交相辉映,沙鸥与海豚嬉戏掠影。在日升与日落的光影变幻中,安徽电建二公司勇立潮头、逐梦深蓝的信念更加坚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有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