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以来,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峰峦之间,迎来了一群身强体健、朝气蓬勃青年人——他们是中国能建江苏院疆电入川渝±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组的组员们。
中国能建江苏院负责的疆电(南疆)入川渝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包17,起自四川阿坝州茂县,止于四川绵阳市涪陵区,沿线地形多为山地、高山大岭,海拔高度在400~2300米之间,是工程中地势最为险峻、定位难度最大的部分之一。
工程主线位于横断山脉之间,长约108.2千米,岭谷高差悬殊,部分地形坡度可达到70度;多年前北川地震带来的地质破坏依旧存在,随处可见的滑坡、崩塌落石,提醒着工程组员们来自大自然的威力。毫无疑问,这次的终勘定位工作又是场硬仗!
山河阔,追风入怀
山的那边、才是塔位
山区线路塔位往往位于高山顶峰,山间交通条件极差,对于位于深山中的塔位,组员们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抵达。且山间昼夜温差大,时常有野兽出没,为保证人身安全,必须在天黑前下山。
所以,工程组员们白天的时间非常紧俏,时间紧任务重,早出晚归是常态,一分一秒都是那么珍贵,恨不能与山风竞速追逐。
N8070塔定位就是典型的与时间赛跑的一天。天刚蒙蒙亮,便踏上了征途,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抵达下车点,组员们便赶忙将基站架好后并按预选路径上山。山间多雨多雾,山上泥土湿滑,上山过程比想象中还要艰难,短短的几公里山路,组员们几乎行遍了各类地形各类山路,从灌木到竹林,从树林到河道,从草地到荆棘,从陡崖到滑坡。艰难跋涉间,衣裳早已被汗水湿透,山风吹拂下还会冷不丁地打个冷战,满地的蚂蟥让组员们绝不敢在一个地方久留。
N8070塔路径
时间就这样在深一脚浅一脚中慢慢过去,近6个小时的翻山越岭后,组员们终于抵达了目标塔位,此时已接近下午4点,各专业立即开展工作,放塔腿、测地形、调绘林木、挖探槽、测电阻,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终于在5点完成了定位工作。
佝偻前行在黑暗密林
而突如其来的阵雨给下山路增添了不少麻烦,山路湿滑无比,一不小心便会摔跤。渐渐地,夜色开始笼罩大山,黑夜中的大山里时不时传来各种鸟类怪异的叫声,微弱的手电灯光是组员们在山间唯一的希望。中餐草草打发的组员们饥饿不堪,赶快分食了剩下的几块饼干充饥,靠着相互扶持和个人意志艰难走到了山下。时间的指针慢慢挪到了9点30分,组员们终于平安抵达山下,山脚边等待着的车辆大灯,微黄的灯光在夜色中显得如此温暖、安定,心中的石头这才算是落了地……
微光炬,披星逐月
多专业深夜会谈
对工程组组员们来说,外业结束了,可一天的工作远未结束,他们还需要及时整理当天的现场勘察资料,查漏补缺,修正后汇总至主勘人手中。如此大量的数据,如果没能及时整理,往往会出现遗忘和缺漏,会影响到塔位资料的准确性。这样的工作程序虽然枯燥且乏味,但必不可少。
也总会有遇到在现场无法解决的塔位。如果某一塔基没有立塔条件,那么前后定下的塔基也需要做出移位和修改,这就意味着现场的前期工作需要推倒重来,使得本来就所剩无几的工期更为紧张。为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勘测人要与设计、测绘等各专业人员进行“多方会谈”,集中式的头脑风暴,相互碰撞协调,才能依据现场情况,做出最合理最科学的处理方案,满足多方预期和标准。这一谈,常常就到了深夜,但只要能够解决问题,顺利推进工程建设,每位组员的心间便会充满欣慰和喜悦。
会谈圆满结束,当天的工作任务顺利解决,组员们返回房间,便开始根据主勘人下发第二天的任务内容,提前查阅影像数据、周边地形资料,对塔位安全性进行初步判别,并熟悉路径。
入夜已深,全天的工作这才告一段落。
莫停留,路在脚下
密林中的穿行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从盛夏到深秋,项目组员们每日穿行在这山间密林之中,渡河、攀登、过桥、开路,用坚定的步伐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汗水浇灌着每一座塔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们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守望者,追逐着风的方向,追逐着月的光辉,坚守心中的梦想与责任。
四季轮转,勘测外业的工程一个接一个。此次的疆电入川渝±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江苏院电力勘测人勘探的众多工程之一。严寒酷暑、风雨霜电,早已是他们工作中的常态,但他们仍无怨无悔坚守在工程的第一线。哪怕经历风霜雨雪,他们一次次义无反顾走向远方,只为点亮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