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1969年到2024年,从“二六二厂”转变到“中核西仪”,跨越了半个多世纪。55 年栉风沐雨,55年砥砺前行,55 年筚路蓝缕,55 年玉汝于成。当年的“射线仪器和元件研究、试制、生产工厂”,如今已成为国内一流的辐射监测与环境监测系统、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实物保护系统制造商和综合方案提供商,产品覆盖国内所有核电堆型,品牌享誉整个核行业领域。
回望55载风风雨雨,西仪人凭借什么数次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将变局开拓为新局,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追溯历史长河,穿过风尘仆仆的光辉岁月,走进不一样的中核西仪。
第一站:“核”以为家 艰苦创业 “在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安家!”
今年是中核西仪建厂55周年,公司上下正如火如荼地筹备着一系列周年庆活动。其中一项便是厂史编纂成册工作,主编之一的孙鸣说道:“我今年要退休了,一辈子在西仪拼搏奉献,早已与西仪结下了深入血脉的联结。在编纂这本厂史时,我采访了许多老同志,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建厂初期白手起家的奋斗史,我常常热泪盈眶。”
厂门口迎接获奖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对西方的核垄断核讹诈,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做出发展核事业的战略决策。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掀起了一批核工业建设者、学者从五湖四海奔赴“三线”的热潮,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安营扎寨,一个个基地、一座座工厂、一家家企业应运而生。
中核西仪就是诞生于此时。1969年,一支300多人的队伍,从北京来到西安,建起国营二六二厂(中核西仪的前身),专门生产射线仪器。说是300人,其实中间有很多是随之而来的家属。当时的二六二厂人不问前路,不计归途,只知道祖国此时此刻需要他们,便携一家老小,大包小包,举家搬迁到西安。
“当时的工作氛围是轻松愉快又亲切的。”原厂长苏保明回忆起自己刚来二六二厂的时候笑着说道。“大家住在一个大通道里,好像一家人一样,没有身份高低、不分贫富,谁家吃什么东西满楼道都能闻到,谁家有事出门了,就把钥匙交给邻居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号楼
那时候,条件无比艰苦,第一代二六二人利用现有条件,将教室改建成办公室、将平房改建成加工车间、将学生宿舍改建成职工宿舍,边建设边生产,一切从无到有。
望着如今优美宽阔的车间,一排排精密的仪器设备,已经很难想象当年技术人员自己动手装电源、设计电路、做试验台,用钢笔、钢板尺手工制作各类实验器具的情景。正如原厂长李新之说的:“那时的口号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大家情绪都很高、很团结、心很齐,也很乐观,不畏困难有干劲,不分你我,重活累活抢着干,一门心思只想着怎样尽快把工厂建起来。”
即便条件艰苦,西仪人却有一股坚韧务实、不服输的劲儿。1970年初,为了鼓励大家树立信心,领导班子提出“千台万元”奋斗目标,即“生产一千台仪器,平均产值一人一万”。经过全体职工努力,1970年底,才短短几个月,生产出1011台仪器、实现总产值 751万元,圆满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科研生产任务和既定目标,也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千台万元”目标。
原副厂长张兆亮回忆道:“大家一门心思为完成任务而努力,经常加班,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当年就完成了建厂、投产、出产品的重大规划目标。”
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建设者们克服困难、齐心协力、自力更生、不断创新,逐步形成自主国产的核仪器仪表系列化产品,“务实、创新”的精神底色也正是从此刻起,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西仪人心中,直至今日,历久弥新。
第二站:“核”力奋斗 谋求转型 “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
回顾来时的路,不难发现中核西仪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数次冲击、几经波折,熔炼重铸、蜕皮换血。西仪人不但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将变局看做突破,将危机变成机遇,这是因为西仪人敬业务实、创新变革,根系向下扎得粗壮、茎叶向上开得繁茂。
20世纪70年代末,在“保军转民”方针指引下,核工业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时代改革带来的阵痛,二六二厂在时任领导班子带领下,贯彻改革开放重大决策部署,以科研创新为牵引,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稳步向前。经历多方探索与痛苦抉择,二六二厂逐步形成“以核技术为基础开发市场需要的民品,以民品经济效益支持核仪器技术进一步开发”的发展理念。
盛赛尔公司成立大会
也正是这时,二六二厂涉足火灾报警行业,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火灾自动报警器;突破核医学仪器研究领域,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放射性γ免疫计数器。这两项举措都引领了相关行业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开创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先河。1989年,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秦山核电站成功供货70多台套辐射监测仪表,标志着二六二厂具备了自主成套供货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设备的能力。引进瑞士西伯乐斯公司F732探测器技术,为二六二厂在火灾报警行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和技术提升。
1990年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核工业部总经理蒋心雄到亚运村检查262厂火灾报警系统并听取工作汇报
“那时候的火灾自动报警器畅销到什么程度?大家就在公司门口排着队等着用大卡车拉,刚生产出一批就直接拉到卡车上运走。”中核西仪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花峰说。
如今时兴的销售网点、服务点,早在1985年,二六二厂就已经实现了,他们调派专业维修人员驻扎全国多地,设立300多个办事处,二六二厂时任领导班子能有这样超前的市场意识与服务理念,令人赞叹。
经过30多年的良好发展,二六二厂艰苦创业取得骄人成绩。然而2000年开始,它又陆续经历了两次重组。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市场压力、国外产品技术的封锁打压以及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给全球核电发展带来的困局......每一次冲击都是巨大的,西仪人爬坡过坎,艰难前行,犹如浴火重生,在伤痛中愈发丰满自己羽翼,强壮自己的筋骨。
如今的中核西仪,已然钢筋铁骨,不畏风雨,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市场驱动、科技引领、精益赋能,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
第三站:以“核”为本 质创未来 “核工业发展的‘春天’已来临。”
“我们何其幸运,站在核工业发展的黄金期,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核工业的‘春天’已来临。”中核西仪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唐联华动情地说。
经历了55年的发展,中核西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始终坚持“责任 安全 创新 协同”核心价值观,强化系统思维,深化国企改革,以市场化改革激活创新发展的“一池春水”,实现可持续发展与高价值增长,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经济效益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攀高,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0%,年利润总额近2亿元,连续多年获得“业绩突出贡献奖”、牵头承担工信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任务”。
2023年5月,中核西仪入选国资委“双百企业”名单。这是国务院通过选取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深入推进综合性改革,以解决国企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完善国企治理结构、优化经营机制和提高市场竞争力而开展的一项专项行动。中核西仪作为中核集团2023年度唯一扩围入选的双百企业,以此次行动为契机,系统梳理产业布局、治理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堵点,明确改革方向,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速产业链“补链强链”,凭借优异的表现荣获中核集团考核第一名,国资委考核第三名的好成绩。
调试大厅
现在的中核西仪科研开发加快推进,自主研发的“龙安集成安保管理平台”打破国外垄断;为国家名片“华龙一号”研发的辐射监测系统实现了100%自主化;通过资本运作,补齐了辐射监测产品线,拥有高纯锗谱仪等高端核仪器研发制造能力;与南华大学、中核武汉共建“先进核能技术设计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不断深化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龙安集成安保管理平台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核西仪明确定位,锚定“1258”战略目标,坚决跑赢“十四五”规划的最后阶段,朝着既定目标大踏步迈进!
第四站:“核”其有幸 百年西仪 “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
如今的中核西仪,员工幸福指数满满,漫步园区,满眼一派欣欣向荣,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欢欣鼓舞的神色。
中核西仪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合影
经历了几番波折与重生,西仪人始终保持不屈不挠的干劲儿和饱满乐观的热情,并成功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中核西仪研究院揭牌仪式
中核西仪重视人才培养,致力于打造幸福西仪。通过科学合理定岗定编;构建高效运营绩效考评体系;推进“六能机制”落地见效;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举措建强人才队伍,拓宽晋升渠道。同时,通过刚性考核有效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从根本上助推员工成才,企业成长。党建引领创幸福西仪,各项制度举措落地执行,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
焊接技能大师吕锋站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接受采访时说:“公司向来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有良好的师带徒传承,我每年都会和新员工说,不要对未来迷茫,相信公司,只要好好干,未来一定比你想象的美好。”
“我深知制造业的不易,来到中核西仪后了解到企业深厚的发展历史,更是对老一辈创业者和开拓者怀有深厚的敬意,我常和今天的年轻同志说,永远不要放大困难,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要常怀知足感恩之心。生在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成为西仪一员为核工业奋斗终身也是我们的幸运!”中核西仪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铁军说:“接下来中核西仪将着力于树牢协同增强整体功能理念,强化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以‘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用核心功能引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方向,让核心竞争力为增强核心功能提供坚强支撑,实现‘双核’协同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为中核集团‘三位一体’奋斗目标的实现贡献中核西仪力量。”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十五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面对新的五年,中核西仪将群策群力、勠力同心,为“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而继续奋斗。(李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