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山西院市政供热领域市场开发捷报频传

2024-10-18

  近期,中国能建山西院市政供热领域市场捷报频传,先后中标多个大型市政长距离输送供热项目设计、首个城市热网EPC项目、首批浅层地热能利用EPC项目和首个数字智慧供热平台建设项目。

  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

  长距离输送供热以大型电厂或其他新能源基地为热源,通过深层次挖掘供热潜能,管网输送供热距离超过20千米,替代城市现有“高耗能、高污染”的小型供热机组、供热锅炉,实现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10月8日,山西院确认中标国内在建输送距离最长、管径最大的管网项目——临汾市绿色能源输配项目(设计)。项目总规模以霍州电厂+兆光电厂为热源,向洪洞县城、临汾市区、襄汾县城供热,总供热面积6500万平方米,建设供热管网DN1000~DN1600,长度97千米,配套5座能源输配站,总投资60亿元。在项目前期规划、可研阶段,山西院紧紧围绕“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发展理念,以“降低成本、低碳高效、智慧协调”为目标,创新性融合了建设绿色能源输配站、管网全年运行、为沿线供应不同热需求、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智慧运行的思路,为克服穿越高速、铁路、河流等复杂地形,采用“刚柔结合”(即球墨铸铁保温管+钢制保温管)新技术,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还提高了施工效率,通过全方位、全过程配合当地政府和建设单位工作,促成国内首例电厂乏汽、抽汽分别计价模式,使得项目最终落地。

  中标邯郸市复兴区集中供热管网改造项目(设计),建成后将成为连接邯峰电厂和邯郸市城市环网的热力高速公路。该项目新建热力管线约10.4千米,采用“刚柔结合”技术,管径2×DN1200~DN1400,本项目是“引热入邯”长距离输送供热的先头工程,供热范围覆盖邯郸市复兴区全域、丛台产业新城,同步敷设至永年区,项目的实施,消除了邯郸市的供热盲区同时也提升了邯郸市应对极寒天气的供热能力。

  中标邯郸市永年区老旧小区燃气供热安全改造EPC总承包工程,实现在大型市政基础设施供热领域的突破。本项目位于邯郸市永年区,是河北省“两新一重”清单项目和邯郸市2024年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永年区340个住宅小区共1100万平方米的庭院管网、楼内管道、入户管道和热力交换站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改变永年区无集中供热的历史,实现低碳高效供热,对降低冬季供热成本、改善大气污染、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中标运城市热力有限公司新办公楼(办公楼、综合场馆)(制冷)EPC总承包项目和陕西彬州市幽风街道办事处分布式低碳复合供能EPC总承包项目。上述两项工程采用“取热不取水”“高效地源热泵技术”利用浅层地热能满足办公、活动冷热用能需求。以整区(县)开发的首批浅层地热能示范项目,是山西院积极创新、探索供热业务延伸的重要抓手,项目建成后将加快浅层地热在当地的推广普及,在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

  此外,山西院近期还签订了陕西黄陵县城区地下供热主管道工程、山西汾阳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临汾海资热力集中供热管线工程等4项大型市政热力管网设计项目。

  践行数字智慧转型、共享融合转型

  中标首个基于电力现货交易背景下“网随源动”灵活性调度、市政能源数字智慧融合项目——临汾绿色能源输配数字智慧平台建设项目。该平台建设基于临汾市绿色能源输配项目,也是山西院首个“市政供热+数字价值”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年利用空冷岛乏汽余热供应高、中、低品味的热水和蒸汽,建设热电联产长距离输送供热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供热系统平台,包含项目整体监控、综合安防、源网储一体化调度、虚拟电厂、供热储能管理等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供热,实现源网深度解耦,从根本上解决火电厂由于电力交易造成的热电矛盾、供热成本高的难题,实现源网互惠互利。

  近年来,山西院在市政供热领域坚持差异化创新发展路线,已逐步创新形成以乏汽深度阶梯利用、大温差远距离长距离输送供热为主的“热源+热网”综合供热技术、刚柔结合、新型储热的三大核心独有技术优势,在树立行业地位的同时也为市场占有率提供了坚强支撑。在已完成的200余项供热服务中,创造了多项民生供热领域的“第一”,形成了《集中供热热网循环水泵梯级利用系统》、《长距离输送蒸汽管路支路连接处的柔性补偿机构》等供热方面的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70余项,太古供热项目、《直接空冷机组乏汽梯级加热供热及尖峰冷却复合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和《基于低温回水的热电联产集中供暖系统的构建》等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