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核工业女科技工作者

2023-03-16

《中国环境报》:她的芳华岁月里,藏着“星辰大海”——记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龙婷

  http://epaper.cenews.com.cn/html/2023-03/15/content_84693.htm

  

  90后,核聚变,清华毕业;

  哪一个是她身上最耀眼的标签?

  沉稳工作时,她一头扎进科研圈,用20余篇《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论文及6项国家发明专利证明自己的强劲实力;业余闲暇时,她也是个爱看剧、爱跳健身操的可爱女孩;

  哪一面是她人生的瑰丽风景?

  世界因科学而格外精彩,也因女性而尤其美丽。近日,我们与年轻的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研究员龙婷聊了聊。

  她的芳华岁月里,不经意间,闪耀着核工业发展的“星辰大海”。

  以梦为马,与“核”结缘

  细框眼镜、一头长发,龙婷与想像中的一样,言语间流露出温柔与沉静。但聊起核业务,她可说得头头是道,底气十足。

  看似文静的女孩,如何与“核”结缘?在龙婷眼中,一切都顺理成章。

  “我在高中时就关注核聚变技术,觉得这是一个新领域、一项新技术,就产生了兴趣。”龙婷轻描淡写的讲述中,父母支持、自己做主,她毅然填报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彼时,涉世未深的女孩对核工业的了解其实很有限,但她踏实沉稳的性格也正适合科研工作。冥冥之中,是龙婷选择了核事业,还是核技术的吸引将她拉入“怀中”?答案就藏在日后的岁月里。

  2014年,龙婷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到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并于2020年获得博士学位,2022年被评为副研究员。

  人群中,她是亮眼的一颗新星。

  作为负责人,她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中核集团青年英才项目。担任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环流器工作组学术干事。

  作为青年学者,她被授予亚太等离子体物理学会U30青年科学家奖,入选中核青年科技创新“启明星人才”,并在中核集团“年陈文化”之“一年融、五年立、十年传”优秀青年评选中,荣获“五年立”荣誉称号。

  从清华走出的广西女孩,用实力告诉人们,也告诉自己:这条路,我选对了。

  潜心钻研,散发光芒

  长期奋战在核聚变研究一线,龙婷信念坚定,亦目标明确——那就是竭力在重点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点上实现自主创新和突破,让科技强国的“中国梦”不再被“卡脖子”难题困扰。

  才短短几年的科研经历,龙婷就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聚变等离子体自发旋转机理这一国际前沿热点问题,攻克国际难题,首次从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实验中发现存在于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边界的自发旋转动量源,研究成果受到国际知名聚变专家高度肯定,为提高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及未来聚变堆的约束性能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

  她主持建设了我国首套多普勒相干光谱诊断系统,成功实现对等离子体旋转的高时空分辨二维测量,填补了国内在这项关键技术上的空白,目前已在国内多个聚变装置推广应用。

  作为中国环流器重点工程的“新兵”,龙婷还与顶尖科研小组一起,参与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的放电实验。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龙婷把这句话谨记心间。从基础的放电文档管理、实验提案收集,到细致的安全监测和方案讨论等环节,她全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也因此,龙婷所在的小组获评标杆青年突击队,她个人获评年度先进工作者。

  十年磨一剑。2020年,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成功实现首次放电,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肯定,被评为2020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两年后,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创造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2022年,从第六届亚太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AAPPS-DPP)年会开幕式传来喜讯,龙婷博士被授予U30青年科学家奖,以表彰她在托卡马克密度极限附近的粒子输运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这一年共评选出6位U30青年科学家,而龙婷是磁约束聚变方向唯一的U30获得者。

  一路芳华一路歌。在核事业中不懈奋斗,努力发光发热,龙婷以专业和实力赢得荣耀与尊重,书写出了新时代青年女性精彩的华章。

  时不我待,青年“接棒”

  接力!

  2021年,在第二十八届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大会(IAEA FEC)闭幕式上,龙婷受邀代表聚变新生力量亮相,从91岁的俄罗斯核聚变科学家Boris Nikolayevich Kolbasov手中接过象征开发聚变能源重任的“火炬”。

  这“火炬”,预示着全球聚变科学家将携手追逐梦想,而传承与创新的“交接棒”,交到了像龙婷一样的年轻人手中。

  “尤其是大会选择了唯一一名、且来自中国的青年工作者传承‘火炬’,意义更非比寻常。”在龙婷眼中,这也昭示出中国对聚变能发展的巨大贡献。

  曾经我们是跟着跑,如今变成并排跑,部分领域实现了领头跑,未来还将有更多亮眼的成绩。龙婷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能有幸参加两年召开一次的IAEA聚变能大会,这也让龙婷感到欣喜而光荣。

  “更让我高兴的是,能代表聚变青年分享与中国环流器装置共同成长的故事。我看到,全世界老一辈科学家和工程师怀揣着聚变能源梦想,孜孜不倦地奋斗了几十年。作为新一代聚变青年,开发清洁能源的神圣使命交给了我们,实现‘用智慧点燃蓝色的海洋’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龙婷如是说。

  要知道,科研的路途上,从来都遍布荆棘与坎坷。龙婷也一样面临困境。

  “真正扎下根去,发现领域内延伸与扩展的内容非常多,要系统学习和架构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清醒且现实。

  但龙婷从不选择退缩,就像巾帼从不让须眉。

  女孩子,一样可以学物理,做科研。龙婷希望传递给更多人的是,核事业中,细分的领域非常广泛,施展拳脚、散发光芒、实现梦想的机会非常多。“不妨大胆选择,别轻言放弃。”这是意气风发的龙婷留给女孩们的寄语。

  巾帼如繁花,盛放新时代。不负芳华、勇敢追梦的她和她们,还将翱翔在核聚变以及更广阔的世界中,留下最美的光影。

  相关报道:

  中国环境客户端:强核“她”力量②90后龙婷:芳华岁月里藏着“星辰大海”

  https://res.cenews.com.cn/h5/news.html?id=1039228

中国环境客户端:强核“她”力量①曹宇华:“华龙一号”首位女高级操纵员

  https://res.cenews.com.cn/h5/news.html?id=1039219

  曹宇华——“华龙一号”首位女高级操纵员,这个头衔分量重、含金量高。

  说它分量重,是因为操纵员是核电机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掌控者”,核电厂能否安全运行,关键看主控室操纵员的控制能力和水平——没有99%、只有100%,必须确保万无一失。而“华龙一号”,由于是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上百个系统、上万个设备,要掌握这个“大国重器”的操纵本领绝非易事;

  说它含金量高,是因为操纵员又被称为“黄金人”。培养一名操纵员,需要投入的培训成本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体重的黄金价格。而成为一名操纵员,要历经2—3年的学习,掌握40多门课程,通过数百场测验和考试,选拔过程几乎是浪里淘沙。

  曹宇华,是成功历经重重关卡考验,第一个拿到“华龙一号”主控室“入场券”的女性。

  3年备考,近100个人中,只有一位女性

  “你知道‘考操’很难吗?”

  “没想过,但是我知道成为操纵员一定很荣耀,很酷。”

  2008年来到中核集团福清核电,分到运行班,也就是未来要走上“黄金人”培养之路时,曹宇华并没有太多复杂的想法,她单纯觉得,既然有目标,就坚持下去。不过,“考操”之路的艰难也确实名不虚传。

  曹宇华参加VVER堆型的学习和考核,这个过程就用了32个月,将近3年时间。很多考题都是综合性的考核,会涉及机械、仪控、物理、热工等。所有知识点都不能出差错,哪怕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而有的系统有好几百个参数需要熟记。

  从VVER堆型到M310,再从M310到“华龙一号”,每一次都是从零开始、从头再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组建,这种不断跳出舒适圈向上奋力成长的抉择愈发受到考验。考M310时,周围还有女同事,但到了备考“华龙一号”时,接近100人中就只有她一个女性了。

  “一起参加操纵员考试的同事问我,你还要再考吗?能坚持下去吗?”曹宇华回忆。但她觉得,这就像马拉松,前几公里比较轻松,中间有个疲倦期,感觉坚持不下去,但其实挺一挺就缓过来了。

  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既要处理工作,又要参加培训

  在参加“华龙一号”操纵员考试之前和期间,曹宇华在中核集团福清核电1号机组干过调试工程师,做过“华龙一号”设计文件审查人,还在“华龙一号”当过运行准备工程师,样样干得出色。

  “华龙一号”运行准备阶段,一切都是空白,所需人员都从基地现有机组转调。曹宇华被选调去负责“华龙一号”机组的生产准备、运行工作。

  作为规程组组长,她组织开展了机组征兆导向法事故规程开发、验证与确认工作;作为“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6号机组运行技术规格书专项组”秘书组组长,她组织了机组运行技术规格书及其相关大纲开发,策划运行领域15份企业标准的编制。

  后来,随着“华龙一号”首批操纵员的选拔工作的开启,曹宇华被选拔担任首批操纵人员理论培训教员和兼职模拟机培训教员。由于培训在即,教材编制时间紧张,她和团队成员高质量参与编制了《高级运行》《中级运行》《核电厂系统与设备》等培训教材。这期间,她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既要处理工作,又要参加“考操”培训,基本没有休息,也顾不上家。

  迎接全新挑战,让“华龙一号”有更多操纵员

  “考操”之后,曹宇华从学员变身老师,她转到培训处成为专职模拟机培训教员。

  这对她而言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如果说操纵员掌握着核电机组的“生命安全”,那么教员就是决定操纵员素质和能力的幕后人物,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规范操作是操纵员的基准线,但是怎么让操纵员将“规范”二字扎根在脑海、熟练在手心?曹宇华动脑筋、想办法,一方面,牵头组织搭建“华龙一号”操纵员初训课件最新框架,组织编制“华龙一号”复训课件,并不断助力运行技术规程的完善,给操纵员一份更详实、更具指导性的“指南”;另一方面,在操纵人员模拟机复训中推行“表现榜”“行为规范强化牌”制度,以此强化操纵员的行为习惯,规范人员行为。

  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现已累计培养出100余名“华龙一号”操纵人员,遍布运行、生产计划、安全监督、培训等各个领域。

  2021年,中核集团福清核电承接了“IAEA华龙一号模拟机培训介绍”对外项目,曹宇华是此课程的主要组织者,牵头制定课程大纲、组织团队编制理论培训课件和模拟机实操脚本等。

  要让课程走出国门,难就难在要采用拍视频的方式全英文授课、编写全英文材料。为了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曹宇华和团队成员集中练习课件材料十余次。为了展示“华龙一号”先进的技术特点、操纵人员行为规范的高要求以及模拟机培训的高标准,曹宇华和团队成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按照角色分配在模拟机上对实操脚本进行多次演练,不断修改完善脚本内容。

  这项课程开发历时两个半月,编制完成全英文10万余字的理论课程介绍材料,3万余字的模拟机实操脚本,录制视频时长达7小时。当年12月初,在中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核能管理学校首期核能管理短训班上,来自11个国家的52名从事核领域工作的管理与专业人员现场学习了“我国自主设计”的原创课程。

  每一次从零开始,每一次都坚持奔跑;每一次面对挑战,每一次都迎难而上,这或许就是曹宇华出色的原因。

  现在,曹宇华最大的幸福,就是学员有所得、有所收获。“我喜欢这个工作,希望能在这个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更多的贡献。”她对记者表达了最朴素、最真挚的愿望。

封面新闻网:“核俪”罗英:为“华龙一号”铸“芯”的人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eid=Iu8RZDUVwAuH90qSdq8Jkw==&channelId=null

  羌笛一曲丝绸路,胡马千年五彩弦。

  漫天风沙伴着驼铃古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互通有无。如今,在巴基斯坦卡拉奇,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反应堆正屹立于海岸之畔,先进的核科技成果为古老友谊添新彩。

  当“华龙一号”以国家名片的身份站上世界舞台时,除了激动与自豪,罗英已经没有了“华龙一号”首次落成时的忐忑与担心。“‘华龙一号’真的像我的孩子一样,从设计、制造、供货再到落成使用,从最开始担心它的使用,再到通过技术改进将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设计寿命由以前的40年提高到60年,再看着它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感情真的太深了。”

  身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在核领域,女性的身影来来往往。从100多年前,居里夫人两次名列于诺贝尔奖的榜单,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女性,将自己能量和潜力置于核技术这一世界科技尖端领域的发展,并大放异彩,成为推动全球核事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中国核动力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及项目副总师、副总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核集团科技带头人罗英,便是其中之一。

  扎 根

  若将“华龙一号”比作一条龙,那么罗英负责的“龙首”“龙驱”以及龙心“177堆芯布置”等攻坚研究,则是巨龙能够腾飞于九天之上的主要动能,而为见证巨龙腾飞的梦想成为现实,罗英和团队走了近20年。

  20世纪90年代,传统分散式堆顶结构是反应堆结构设备中公认的“硬骨头”,分散式的布置不仅会占用较大空间,还会在反应堆检修和装换料过程中耗费大量时间。一体化堆顶结构方案的理念虽早已存在,却由于种种限制未能实施。

  2011年,罗英等来了机遇。当年,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ACP1000反应堆堆顶结构方案技术讨论会上,“龙首”一体化堆顶结构方案被正式确立,这块“硬骨头”被罗英和团队接了下来。

  “龙首”是指华龙一号核反应堆的一体化堆顶结构,它就像一个经过高度集成的智慧大脑,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和自主供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水堆堆顶结构。罗英介绍,

  华龙一号的“龙躯”是指核反应堆的压力容器,作为核反应堆重要的安全屏障,必须经受高温、高压、高辐照的极端环境考验。为了进一步提升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罗英与其团队一起,采用多项改进技术和创新设计,成功将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设计寿命由以前的40年提高到60年。

  177堆芯布置是罗英带领团队实现的又一重要成果。通俗地讲,堆芯数量增多意味着动力更强,此外还能降低燃料的电功率密度,提高了安全性能。罗英告诉记者:“以往核电站采用的是157堆芯,华龙一号采用自主创新的177堆芯,可以提高堆芯的额定功率和发电功率。”

  华龙一号的核反应堆的压力容器,是核反应堆重要的安全屏障,必须经受高温、高压、高辐照的极端环境考验。为了进一步提升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罗英与其团队一起,采用多项改进技术和创新设计,成功将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设计寿命由以前的40年提高到60年。罗英告诉记者:“我希望它的使用寿命能够超过60年。”

  “华龙一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是一个内径约四米,高度十几米的钢铁炉,进行设备检查需要沿着巨炉攀爬,而身材娇小的罗英对此却轻车熟路。攀爬速度不亚于同行的男性。罗英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爬树和运动,对理工科也很感兴趣,其实进行设备检查的工作,对她而言并非难事。“我爬上去还挺兴奋的,一点也不会害怕,要非说害怕,就是生怕设备出错会对使用造成影响。”

  作为深度参与“华龙一号”“成长”工作者,罗英形容这种成功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后日渐成才。“对我自己而言,能够用自己的所学的专业为国家做贡献。还是感觉到很骄傲的,所有的付出都无比值得。”

  创 新

  时至今日,在啃“硬骨头”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已经模糊在罗英的脑海里。“因为遇到的困难都被逐一克服和解决了,所以冷不丁还真的想不起来有什么特别难过的坎”,据罗英介绍。

  自主创新这个词,说来简单,但背后却是罗英及其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艰辛付出。“我国核电发展历经约30年,从跟跑、并跑,到步入前列、领跑,这个过程离不开一项项自主创新,一步步抢占技术制高点,而开创出核工业由大到强的新局面。”在罗英看来,自主研发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并将在多个方面实现共振。“自主创新会对整个产业链起到激活的作用,也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最后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时代浪潮加速向前涌去,数智化是当今世界工业的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核电产业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如何借助数字化“高速公路”,推动核电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成为罗英与团队的研究重点。

  “我相信,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电技术也会迈向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的新台阶。”罗英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将大幅提高核电反应堆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通过海量设计运维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提取,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反应堆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变的规律;借助超级计算机,科研人员可以对反应堆的物理、热工、力学、屏蔽等性能开展大规模、高精度的模拟分析,缩短试验周期,提高研发效率,最大限度优化系统设备;此外,适用于全场景、多功能、智能化核用机器人的加入,也将为核电反应堆的安全运行和维护修理保驾护航。

  在科研行业能够发光发热的女性,终究难逃“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问题。跟所有扎根于一线的科研人员一样,她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作。生长于天府之地,“川妹子”的雷厉风行也流淌在罗英的血液里,对她而言,女性和男性在科研创新方面并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各种原因,可能工作机会相对要少一些,体力和思维可能也相对劣势,但只要自己的专业过硬,主动学习,其实女性在工作上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在罗英看来,女性在工作中更加细心、耐心且有毅力,更具有综合统筹的能力,探索性和创造性也非常具有优势,因为沟通能力强,也更容易进行团队合作。“在核电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要求是非常高的,女性天生细致、认真,恰好对核电安全且高质量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为了培养、吸引更多人才,2016年罗英创新工作室成立。在罗英的带领下,团队的年轻人接续奋斗,并且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获得了诸多荣誉。至今,罗英工作室已获得中核集团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其余省部级科技奖项38项;工作室在运转期间共申请专利10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83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1项;新型控制棒驱动机构运行步数突破1800万步,通过了0.3g抗震试验,创造了世界纪录;反应堆压力容器寿命达到60年,且大幅提升了安全性。

  不可否认的是,在科研领域,虽不乏如罗英一般的科技带头人,但部分女性依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当被问及对想要从事我国核事业研发的女性说什么时,罗英想了想说,“希望大家能够坚守‘以技术立身,以勇气开道’,展现‘自信美’,不被束缚,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展现‘包容美’,注重团队合作,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展现‘学习美’,对知识充满好奇,对探索充满激情;展现‘坚持美’,坚定目标和信念,不断努力进取,做一个成功的‘四美’女性。”

  最近,罗英总是奔波在不同的行程中,漫长的科研旅程一晃而过,她却总是充满乐观:“‘华龙一号’是我国核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我很骄傲也很自豪,但接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