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港澳大湾区30分钟欧标充电服务网络整体建成
●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县区欧标充电服务站100座,充电枪169支
● 60千瓦及以上快充,40分钟左右即可充满电
● “顺易充”与809家充电运营商互联互通,接入充电桩77.87万台
“有了欧标充电桩,我们来内地旅行消费、探亲和投资都方便。”12月11日,两台双枪120千瓦的新能源汽车欧标公共充电桩在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光储充检放生态示范站投运,澳门车主蓝伟康成为第一批用户,“希望建设多些欧标充电桩,方便我们出行。”
至此,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实现欧标充电基础设施县区全覆盖,标志着大湾区30分钟欧标充电服务网络整体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服务香港、澳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积极意义。
据统计,截至10月22日,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北上”港澳单牌车总量已累计超过384万辆次,其中2024年港澳单牌车数量已超过244万辆次,占口岸客车通关量超过六成,已成为口岸通行的“主力军”;今年前11个月,“北上”的澳门单牌车已超过138.7万辆次,超过2023年全年总量,同比增长38.7%。
“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后,2023年初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我们率先在珠海建设欧标充电桩。随后发现港澳车辆‘北上’规模快速增加,充电需求也越来越大。”南方电网新兴业务部副总经理顾军介绍,经调研了解到,香港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比已超过10%、澳门超过5%,“‘北上’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不断提升,我们也关注到港澳车主关于建设欧标充电场站的呼声。”
为了加快构建欧标充电网络,服务港澳新能源汽车“北上”无忧充电,南方电网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县区,选择交通主干道、热门购物商圈、港澳创新创业园区等,建设具备欧标充电服务能力的站点100座、充电枪169支,提供友好便捷的欧标车充电服务,助力港澳新能源车辆畅行大湾区。
南方电网欧标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统一采用CCS2标准。这是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欧标充电标准,广泛适配主流新能源车型,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港澳地区车主的充电需求。通过接口标准的统一,港澳车主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使用充电设施时,可直接为新能源汽车充电,降低了潜在的充电安全风险,从根本上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因为欧标和国标接口不一样,以前每次‘北上’,都需要带一个转换插头,现在充电安全有保障,速度也很快。”来自澳门的新能源车主汪先生说,如今他成了欧标公共充电桩的常客,“这些欧标充电桩以60千瓦及以上的快充为主,40分钟左右就可以充满电。”
欧标充电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促进了港澳居民“北上”绿色出行。在广东省珠海市的街头,61台公共充电桩建成后,前来充电的港澳车主多了起来。今年1—11月,南方电网公司在珠海已建成的欧标充电桩累计服务港澳用户充电10525次、充电量23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4倍和17倍。
汪先生表示,如今驾驶新能源汽车在粤港澳大湾区自驾游也不担心充电问题。“打开主流导航软件或者‘顺易充’小程序,就可以实时查看欧标充电站情况,登录易操作,无论是高速公路沿线,还是旅游景区,都能找到充电桩。”他告诉记者。
南方电网在加快建设欧标充电网络的同时,进一步优化“顺易充”平台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平台新增繁体字界面,首页专门设置欧标充电站列表,方便港澳用户快速找到充电站,并通过升级注册登录系统,支持境外手机号注册、登录及密码重置。同时,平台通过主流导航软件精准标注欧标充电站位置,大幅提高找桩效率。为满足港澳车主支付习惯,“顺易充”拓展了支付渠道,支持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方式,用户还可通过电子商城和线下商场购买实体充电卡,并通过卡密充值余额,支付更加便捷。
“顺易充”是南方电网开发的面向全国各类品牌运营商的开放平台,目前已实现与809家充电运营商实现互联互通,接入充电桩77.87万台,港澳车主使用其他充电运营平台,也可轻松找到南网建设的欧标充电桩。值得一提的是,“顺易充”还与“澳电CEM”APP实现互联互通,为澳门新能源车主提供更便捷充电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港澳新能源汽车‘北上’增长情况,向粤东西北城市延伸欧标充电设施布局,促进其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顾军说。
● 专访
迈出互联互通坚实步伐
——专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
记者:如何看待南方电网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欧标充电基础设施县区全覆盖?对粤港澳大湾区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具有怎样的意义?
刘永东: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欧标充电基础设施县区全覆盖,对解决“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的充电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电网首先解决了大湾区有无欧标充电桩的问题,其次构建起欧标充电网络缓解里程焦虑,为粤港澳大湾区充电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迈出坚实一步。
标准化工作是互联互通、实现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的前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作为内地充电设施标准化机构,在亚太电协的机制下,联合有关企业开展了标准互联互通规划工作。南方电网担当央企职责,先行先试,满足民生需求,对大湾区尤其港澳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记者: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准化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刘永东:让港澳车主“找得着桩、插得上枪、充得上电、成功结算”,每个具体步骤都涉及标准协调的问题。比如通讯协议标准、充电接口标准、充电系统标准、不同充电桩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背后也需要标准支撑。尽管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经过了十余年发展,但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充电标准,成为了互联互通的障碍。
具体到区域,在我国,内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逐步提高,而香港和澳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程与内地不一致,政策法规体系、技术路线也不相同,但是各有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成为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桥头堡。尽管挑战比较大,但我们应该看好推进标准化工作带来的机遇。
记者:随着内地和港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未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标准化发展趋势是怎样的?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推动与港澳地区标准的互联互通?
刘永东:未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标准化工作应该是随着技术和产业发展逐步推进,呈现充电服务网络化、充电速度大功率化、能源交互双向化、标准国际化的特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提升到一定程度,需要实现网络化的发展,以及快充乃至超充这种大功率充电。此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关注车网互动技术的发展,发挥汽车动力电池的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双向功能。最后,我国因技术和产业优势,也在大力推动充电标准国际化。因此,未来充电基础设施标准化发展趋势存在上述四个特点。
未来推动与港澳地区标准的互联互通,需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强产品质量,注重充电安全。二是加强网络化建设,提供优质充电服务。三是开展兼容性研发,实现无缝充电,提升产品的兼容性,让一个充电接口匹配多种车型。四是积极探索国标与欧标互联互通,让中国充电设施标准更具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五是以点带面,形成各方合力。南方电网做了先行示范,希望其他充电运营商、车企和上下游相关方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充电设施标准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