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隧道打冰“交响曲”

2024-12-11

“咚,哗啦!咚,哗啦……”12月10日凌晨,国家能源集团包神铁路神朔线上的霍家梁隧道不时响起干脆有力的敲击声,只见一位身着橙色防护服的供电维修工,熟练地抡着手中长约6米的打冰杆,用力敲击着隧道两侧拱壁上的冰柱。

这座隧道位于山西省保德县境内的霍家梁,是一座全长4719米的越岭双线隧道,日均通过列车180趟,至今运营已有28年,是我国“西煤东运”的重要战略通道之一。

图为霍家梁隧道拱顶打冰作业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受地理环境和气温波动影响,霍家梁隧道拱顶、衬砌、边墙个别部位就会渗水,在气温较低时形成冰柱。如果不及时清理,当拱顶冰柱过长侵入到隧道内架设高压线接触网带电区域时,就会发生放电,造成牵引变电所跳闸断电,中断列车运行,严重时甚至可能会烧伤、烧断接触网设备,给铁路供电安全和运输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和危险。因此,这段时间是铁路人迎峰度冬、鏖战保供的关键期,也是铁路供电人打冰作业的繁忙期。

“夜晚,视线较差,大家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不要站在冰柱正下方,小心被打下来的冰块砸伤。”说话的年轻人叫郭健弘,他一边叮嘱同事们小心被掉落下的冰凌误伤,一边拎着打冰杆四处查看隧道拱顶、边墙的结冰情况,“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漏水点,尤其是承力索、正馈线正上方有漏水结冰点的隧道监控重点区域。”

图为作业人员清理墙体冰溜

在行至第4个避车洞时,郭健弘发现了一处直径约0.2米的冰体,从避车洞外的边墙连接至地面,长度约3米,像冰瀑一样紧紧贴在墙壁上,甚至快要伸至钢轨边了。

“张力、杨治玮,拿除冰镐来,我们抓紧时间处理一下这块冰,下一趟列车马上就要过来了。”在零下20摄氏度的隧道里,郭健弘和同事们头戴探照灯、护目镜,腰挂手电筒,拿握除冰镐,一镐一镐有节奏地砸向冰柱,冰碴在脸前飞溅,碎冰顺着他们的袖口、衣领钻进衣服里,清脆的敲击声与冰凌掉落声在隧道内回荡,宛如乐章。

打冰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为了保障隧道内供电设备运行安全,他们通过视频监测、徒步巡视等方式,掌握隧道渗水点和结冰位置,并结合温度变化确定打冰频次。入冬以来,他们全天24小时监控冰情,利用列车通过后的间隙时间全员接力除冰,每天至少要完成三次打冰任务,单趟打冰用时约3小时。

图为保德供电工区全员接力除冰

“把刚刚砸落下来的冰块冰碴,装进编织袋,再运到隧道外。”作业结束后,郭健弘招呼着身旁两位同事一起装冰运冰,大家的棉衣和棉鞋早已被碎冰“侵袭”,变得湿漉漉。可来不及休整的他们,又将装有碎冰的袋子扛在肩头,踏上了归途。

星星点点的头灯在霍家梁隧道里起起落落,深夜的寂静中,仿佛能听得见他们的心跳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