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永存!《李冠兴传》正式发布

2024-12-09

  李冠兴院士是我国核材料和核燃料领域著名专家,新型特种材料研究及应用的奠基人。在他身上,诠释了风度与才华的完美融合,也谱写了科学家与管理者的“双料”传奇。“求真务实、自信自强、立己达人、报效祖国”的冠兴风范,是他留给核工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核工业人永攀核科技高峰的重要精神食粮。

  万物皆有逝,唯精神永存。127日,由中国工程院、中核集团共同指导,中国核学会主办,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中核北方承办的《李冠兴传》发布仪式暨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举办,与会嘉宾共同回顾了李冠兴院士追求卓越、勇攀科学高峰的一生,汲取其“胸怀天下、为国抱薪”的高韵深情。

  中国核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首席专家胡石林,中国工程院一局副局长唐海英,李冠兴院士夫人张珊珠出席本次活动,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桥主持活动。

  王寿君致辞指出,《李冠兴传》的发布,是对李冠兴院士卓越成就和崇高精神的一次全面展示和深刻诠释,希望通过这本传记的发布,让我们始终铭记和传承他矢志不渝、热爱祖国、躬身实践、求实创新、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的精神风范,坚守他常讲的“我们不怕困难,中央给我们的任务一定要完成,想尽办法去完成”的工作信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不移地大力推动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打造世界核科学技术中心和创新高地、成为国际核技术发展的引领者作出新的贡献。

  辛锋致辞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核工业关键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正是有着无数像李冠兴院士这样的先辈们前赴后继、默默奉献,我们的核事业才能取得如今的辉煌成果。展望未来,中核集团肩负着更重大的历史使命,广大核科技工作者要以李冠兴院士等先辈们为榜样,不断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用红色基因铸就大国重器,以科技自立自强筑牢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做“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的积极传承者、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大力推动核能“三步走”战略,努力打造核科学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不断提升我国核工业的整体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早日实现积极贡献中核力量。

  唐海英致辞指出,李院士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从求学清华到扎根北疆,从出国访学到当选院士,他以担当诠释忠诚,以奉献书写责任,用执着与坚守成就芳华。李院士特别重视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经常给青年学子讲述“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故事,而他自身就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忠实践行者,并一直在丰富这种精神的内涵。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在李院士身上也得到了充分彰显,而所有这些在这本传记里也都有生动的描述,衷心希望通过《李冠兴传》的出版,激励更多人,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学习院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科学创新精神,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和追求真理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冠兴传》真实记述了李院士大爱、坚韧、忠诚的一生。1967年,27岁的李冠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来到二〇二厂(现为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我学的就是核材料专业,到核材料厂是最对口的,因为那时没有人,国家需要我到这里……”多年后他这样解释道。1999年,59岁的李冠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花甲之年的李冠兴“临危受命”,出任二〇二厂厂长。他带领二〇二厂职工,建成了我国首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重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如今,这条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已安全稳定运行20余年,棒束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生前,李冠兴院士一直关注、支持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并亲自担任理事长,为学会发展倾注大量心血。会上,还举行了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作为中国核学会最早成立的专业分会之一,核材料分会成立40多年来,充分发挥了核科技工作者之间、核科技研究单位之间、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承载了核材料学术交流、理论研究的平台作用,有效拓宽了人才的培养、交流渠道,为推进人才交流建设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增添了色彩。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主任黄文会,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社长侯俊琳,《李冠兴传》作者杨新英、杨关,中核集团党群工作部、中国原子能、中核传媒、中核建中、中核北方等单位负责人,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国核宝钛锆业、核动力院、二二一局、西部新锆的李冠兴院士的生前好友、同事、亲属代表出席活动。(王宇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