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特有的冷冽与机油的淡淡气息,工作台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种精密的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锉刀、扳手……一块未经雕琢的金属块静静地躺在中央,等待着被赋予新的生命。11月20日,国电电力锦界公司维护除灰班的朱小云在周围同事热烈的掌声与欢呼中被推上了钳工操作台,在一双双眼睛期待的注视下,朱小云拿起锉刀,游刃有余地开始了他的个人展示。周围人屏住呼吸,欣赏着铁屑如烟花般在朱小云手下绽放,时间在这一刻似乎被拉长,每一秒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图为钳工赛场上选手们同台竞技
钳工赛场上,参赛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件制作,在这过程中,对工件的尺度把握和精度要求构成了对参赛者体力与耐力的双重挑战。朱小云深吸一口气,眼神聚焦于手中的锉刀,左腿弓,右脚蹬,一把锉刀在他手中反复推拉,铁屑如细雨般洒落,发出细微而悦耳的声响。每一次锉削,都是对力量与精度的精准控制,一根头发丝的直径通常是0.07毫米~0.08毫米,而朱小云凭借其独特的手感,可以将误差精度控制在0.05毫米以内。
随着比赛的深入,铁块逐渐展现出预期的轮廓,线条流畅而精准,每一个转角、每一条曲线都透露出匠心独运。朱小云的额头渐渐渗出汗珠,但手中的动作却越发稳健,仿佛在与金属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每一次触碰都是对美的探索与塑造。
放眼周围,其他参赛者的表现同样精彩纷呈。有的正用砂纸小心翼翼地打磨看作品的细节,力求表面光滑如镜;有的则利用放大镜仔细检查作品的每一个微小之处,确保没有任何瑕疵。整个比赛现场,只有工具与金属碰撞的轻微声响,那是匠人之间无声的交流与尊重。
图为参赛选手朱小云正在进行工件测量
钳工常被称作“万能工种”,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完成机械加工无法达到的精度。
在10月份的钳工赛前训练期间,朱小云每天总会准时来到训练场地,作为选手组长的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强调技术上的细节问题,不耐其烦地讲解如何把每一个产品做到最精致最好。
钳工需要的不只是体力更要求手感,这种感觉师傅可教不了。手感的炼成要靠悟性,更要靠时间的淬炼。一个手机大小的平面,一锉下去就是0.05毫米,这个手感轻重掌握不好,也许一锉就能废掉一个工件。
朱小云一再向训练的选手们强调:“不要忙于完成工件,先练锉削手感和速度,因为大赛比拼的不只是时间,更要求的是精度。”为了培养精准的手感,朱小云在练习时坚持不戴手套锉削,以至于连续两小时后,手心就会被锉刀磨出拇指大小的水泡,这些水泡很快破溃,随后又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形成了老茧。通过不懈的努力,朱小云将原本30分钟的锉削时间缩短至25分钟,又精进至20分钟。这是因为比赛中的工件制作,从划线、锉削到钻孔乃至间隙修补,每一道工序的时间管理都至关重要,任何一环的超时都可能导致无法按时提交作品。
图为参赛选手朱小云正在进行工件制作
在这片充满挑战与创造的天地里,每一位钳工都在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关于技艺、耐心与梦想的篇章。这场比赛,不仅是对他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工匠精神的致敬,每一个精细的操作,都是对“匠心独运,精益求精”这一信念的最好诠释。
在激烈的角逐中,朱小云获得2024年陕西省“国家能源杯”电力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组二等奖。回首往昔,他不禁感慨:“不知不觉间,我已在钳工岗位上干了二十年了。”细数过往在钳工领域斩获的诸多荣誉,朱小云深感时光如梭,尽管双手日益粗糙,但他所完成的工件却愈发精准细腻。毫厘之间精益求精,或许在他心中,真正的工匠就应这般,甘于奉献,追求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