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大动脉上的“医师”

2024-12-02

入冬后的忻定原盆地,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寒意。11月22日,回凤站内,几名身穿黄马甲的“钢轨医生”——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线桥检修中心的探伤工,正在紧张有序忙碌着,为即将展开的钢轨探伤作业做准备。

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管段,地处山区,尤其神池南至北大牛、南湾至古月,这两个区段曲线地段多,钢轨核伤及鱼鳞伤多发。重载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对钢轨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裂纹、核伤等一系列的伤损。探伤工的工作就是利用钢轨探伤仪器的超声波法来识别这些病害。

随着入冬后强降温天气的来临,昼夜温差日渐增大,钢轨防断工作面临严峻考验。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通过加强线路基础管理、严格管控探伤作业质量、加密人工巡检和轨温监控频次、强化钢轨设备病害整修等一系列“组合拳”,确保钢轨安全过冬,煤炭安全稳定运输。

“今天我们从回凤站中心里程开始,向原平南站方向进行探伤,计划7公里。质量和时间,都不能丢。”线桥检修中心探伤班组负责人巩晋龙安排了一天的工作。

图为张建强和齐建正在回凤至东冶区间进行钢轨探伤作业

9时3分,随着停电调度命令的下达,巩晋龙发出口令:“天窗正式开始,可以上道,出发。”

张建强和齐建抬起钢轨探伤仪,从站台下到股道。齐建俯下身去,先仔细清理钢轨表面灰尘,随后把耦合剂涂抹在钢轨上,如同给钢轨敷上一层“诊断膜”。接着,他手持超声波探头,在钢轨轨面和轨脚坡面进行直向、斜向、反向扫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跟班作业的巩晋龙拿出笔和本开始记录,探伤作业由此展开。

一台探伤仪,在装满水的状态下,重约40公斤,每次上下道、转股道及调向检查作业都需要两个人抬。一个天窗的探伤工作需要抬运仪器300多次,推行10公里,基本上两个月要磨坏一双鞋。这种辛苦往往发生在冬季,朔黄铁路钢轨探伤主要是以钢轨探伤车为主,小型探伤车为辅,探伤车的使用降低了人员上道作业量。但是入冬后,为了防止钢轨、防夹板、防辙叉等部位断裂事故的发生,原平分公司在天窗点内,利用小型探伤仪对钢轨进行辅助探测,保证铁路畅通。

“滴-滴-滴”,10时45分,探伤工张建强和齐建行走到100公里536米的一处焊缝时,随着一道异常波形从屏幕前一闪而过,探伤仪发出清脆的声音。执机手张建强随即停下脚步,将探伤仪在焊缝前后1米范围内反复推拉,确认异常波在钢轨上的位置。

图为齐建手持超声波探头正在检查钢轨伤损情况

这时,跟机人员齐建蹲下身去,利用校对探头对钢轨进行细致手工校对检查。巩晋龙见状,也俯身扒开焊缝下的石砟,跪在石砟上,把小镜子塞入轨底,以确保能够看清楚镜子反射出轨底部位的情况。2分钟后,经过细致校对探测、反复核对,确定钢轨没有隐患后,大家才推着仪器,继续向前探测。

“大家注意,检查时要先对焊缝外观眼看、尺量、手摸,再用超声波焊缝探伤仪检查,揪出安全隐患。”巩晋龙一脸严肃,“钢轨探伤,可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判伤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嘀-嘀-嘀”的警报声不时从仪器里传来。“我们要敏锐辨别真假信号和干扰报警,从万千疑似波形中抽丝剥茧,找出钢轨伤损问题。”巩晋龙说,“探伤作业需要高度责任心,每探测出一个隐患,铁路安全就多一分保障。”巩晋龙工作15年,谈起本职岗位的感悟,他的话语中满是对安全的敬畏。

“天窗”时间有限,必须分秒必争。13时45分许,作业任务圆满完成。这个班次,他们完成钢轨探伤7.5公里、焊缝探伤15处、道岔专项探伤6组,重点曲线2条。“虽然我们现在有了更为智能的钢轨检测车,检测效果很好,但是不同设备、不同地段的伤损情况都不一样,每一寸钢轨都必须探测到位。”巩晋龙说,“在这毫厘之间坚守匠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