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供电局工作人员在光明区楼村旧村进行用电检查。 周薇 摄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城中村供用电改造升级是其中重要内容。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按照“政府主导、政企协同、多方共治”的原则,持续开展城中村电网建设和问题整治,显著提升了城中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坚持人民至上,以历史担当解决难题。2022年以来,深圳供电局在南方电网公司、深圳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直面城中村供电历史难题,在城中村改造全过程中主动发力,推动探索由政府主导、供电企业深度参与、社会各方有效协同的超大城市城中村供用电安全整治的科学路径,努力将深圳新一轮城中村供用电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示范工程,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电力保障服务,助力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编者
城中村,既是城市高速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发展的幕后功臣。据统计,深圳城中村建筑总量约占全市40%,居住人口占全市实有人口的60%。前赴后继的逐梦者、弄潮儿多将城中村作为落脚首选。但城中村管理问题、环境问题,甚至包括用电安全隐患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以城中村的供用电安全整治助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已然摆上了深圳供电局的议事日程。
走进宝安区新桥街道上星村,宝安供电局沙井供电分局副经理何康杰还在电房前忙碌着。他们新近通过新桥街道以及上星股份合作公司的协调争取了一个小面积的电房,64平方米的3层楼,“虽然电房不大,但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很大。”
于细微处着眼,办好民生大事,深圳供电局的城中村供用电改造彰显了特区特有的一些细腻打法,也正是在这些细节中让人看到了电网企业为民之心,服务之情。
立规:从根源上消除安全事故
在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上,一栋挂着“低压联合创新实验室”牌子的房子,隐藏于居民楼中,并不显眼。这是深圳供电局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实验室,也是南方电网的首个低压实验室平台。
在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电饭煲、电灯泡、电热水器等各种家用电器。据福田供电局三级助理技能专家吴钊铭介绍,实验室功能区共分成两块,一个做电气火灾实验,一个做人身触电伤亡的测试。
“我们很早就关注了用户侧的用电安全,所以筹建了这个实验室。”福田供电局副总经理邓世聪介绍,近年的火灾事故中,电气火灾占比约三到四成,占比较高。城中村的供用电改造不仅是供好电,也需要通过一套技术规范,让一些涉电人身安全事故从根源上消除。
吴钊铭告诉记者,由于历史问题,深圳城中村不少既有建筑表后的供电线路,属城中村业主自行建设及维护,因未经专业机构承接实施和规范验收,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导致电气火灾及人身触电事件偶有发生。经过他们调研发现,城中村的房子主要存在总配电箱位置剩余电流保护缺失、独立接地极缺失、总等电位联结缺失的问题。
低压创新实验室率先提出了“城中村等电位联结”等技术标准问题,并积极推动标准统一,从而达成广泛共识。深圳供电局基于该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与深圳市住建局于2023年4月发布了《深圳市城中村供用电安全专项整治技术指引》,后面又率先全国发布了《城中村既有建筑供用电安全改造技术规范》地方标准,为城中村的供用电安全整治提供了一个标准技术规范。按此标准,深圳有超3万栋既有建筑完成供用电安全改造,从而实现城中村用电的本质安全。
“现在我们希望能够把它上升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让城中村既有建筑用电安全治理的策略更加有效、科学,惠及更多的老百姓,这是我们电网企业的职责。”深圳供电局配网管理部总经理马楠很自豪地说。
整治:因地制宜施工
深圳城中村用电改造既关注供电质量提升,也关注人身安全。在南山区、光明区、宝安区的几个城中村改造现场,一个不锈钢做的长方形盒子屡次出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便是“等电位联结端子箱”。
在南山区橫龙岗村的一栋六层居民楼门口,一根细铜线从端子箱里伸出,绕接在了小区的金属大门上。南山供电局工程部副主管蓝小武介绍,因为以前发生过大门漏电引发人身安全事件。“这个盒子就是为了保障整个建筑的等电位,防止间接触电和防接地系统故障引起的火灾”。
在光明区楼村的旧村,这个有着800年历史的村落,古旧杂乱的平房似乎与深圳城市特质不太匹配,但它们也享受着深圳城中村用电安全整治的成果。门头上老旧的雕花与锃亮的端子箱互为邻居,和平相处,安详而平静。
穿行在深圳形态各异的城中村,记者为各区城中村用电改造中层出不穷的智慧暗暗赞叹。阳光煦暖,微风轻拂,抬眼望去,一个桥架横空出世。这个10多米长的电缆桥架,外观很像餐馆的通风管道。蓝小武告诉记者,这个电缆桥架里面是240平方毫米的4芯电缆,因为地下管道复杂,实在没办法,就想出了这样的点子。
“自从我们村进行了用电改造,不仅用电更有保证,我推着餐车档出行也更放心了。”看到我们在采访,摊主小张探过头来,随意搭了一句话,接着,踩着三轮车吱吱呀呀奔向村口商业街。
在光明区的楼村,也面临这种情况。光明供电局配网资产部专责洪锰带着记者在村里转悠,他说脚底下要么就是水管、煤气管,要么就是化粪池,建地下管廊非常麻烦。
只有在南山这种中心城区才“舍得”使用电缆桥架,而在光明区、宝安区,他们还是习惯于街码。目前,这些新架线路都是185平方毫米以上的,足够适应未来十年的用电需求。
提升:服务更加优质
南山区的橫龙岗村作为深圳城中村供用电整治的示范村,记者发现改造后的电表箱上都有个“AA电管家”的贴纸,上面附有二维码以及一个手机号码。
“这是我们低压班驻点人员的电话。”南山供电局低压班班长夏小军告诉记者,“城中村居民遇到用电方面问题,就可以直接联系我们,非常方便。”
“AA电管家”,就是为了点对点联系客户,加快处理速度做的一个微信小程序。南山供电局副总经理苏明说,“其实双A电管家就是利用了微信排序的逻辑,两个A,肯定是排在了微信的最顶端。”苏明介绍,他们就是要用最大的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方便用户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找到人。
南山区下辖的7个街道设立了7个驻点,24小时值班。巡视、故障处理、客服工单处理都由这六七个驻点人员负责。
四十年深圳电网沧海桑田,但对于城中村那些“原住民”,用电的事,他们也相信电力“老熟人”。采访中,光明区楼村党委委员陈美晓一聊起电,脱口而出“陈全福”“陈水稳”。“他们以前每个月都要向群众报到一次(指抄表)。”原来,陈水稳是深圳光明供电局低压班副班长,今年42岁;陈全福是该局电费二级客户经理,今年54岁。他们都是楼村人,服务地方经年,也变成了楼村人眼中电力人的代名词。
吴小荣,这位在楼村住了24年的中年大姐,告诉记者,他们用电方面的问题,都习惯打电话找这些老面孔。甚至房东与租户在用电上的矛盾,他们也要请这些专业人员来“评理”。
“这20多年,用电服务上已经好太多了。”在吴小荣看来,你用细腻的方式对我,我也投桃报李。就像城中村的改造,其实并不需要费很大劲,“道理讲清楚了,大家都将心比心,用实际行动支持。”
的确如此,南山区橫龙岗村祠堂前矗立的三层配电房,宝安区上星村中心公园旁的箱变,还有栋栋居民楼前“飞”过的街码,都是明证。
南网报记者 毛春初 通讯员 周薇 李开欣
翻译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