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套规模最大百千瓦级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煤气化发电示范系统发电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世界首个燃煤电站协同处置多元固废全流程系统,攻克污泥干化成本高、能耗大技术难题;
建成世界首个重载调车机车自动驾驶示范工程、国内首个无人巡视煤矿智能工作面;
建成国内首个全容量“飞轮储能+火电联合调频”示范工程,突破500千瓦级大功率飞轮单体技术瓶颈;
……
近年来,在国家能源集团,一项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个个原创技术不断孵育而出,成为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国家能源集团并发表重要讲话,鲜明强调要“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寄予厚望。
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赛道上,国家能源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41663”总体工作方针,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以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支撑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从应变到求变,搭建起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
神延煤炭西湾露天煤矿全景
走进西湾露天煤矿,无人机低空掠过,生成矿区精确的三维矿区模型;爆破智能设计系统根据岩层赋存情况及三维模型选定孔网参数,自动生成布孔设计;智能钻机自主接收布孔信息,按孔位目标导航寻孔……
以往这一幕幕在科幻电影中才能出现的场景,如今真正地变为了现实。高科技与传统能源相结合,一场能源革命在地层深处打响。
当前,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双重驱动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国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产业面临保安全、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等严峻挑战。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唯有加强科技创新,才是应变、求变之道,这也是支撑和引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必由之路。下好“先手棋”,练就“杀手锏”,跑稳“接力赛”,牵住“牛鼻子”,勇闯“无人区”,拆除“篱笆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正是科技创新的路径与钥匙。
从积极应变到主动求变,国家能源集团强化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印发《中共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关于加快建设科技领军企业的决定》,制修订了以《科技创新工作管理规定》等18项专项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创技术一流专项方案》,成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领导小组,优化重组科技与信息化部,科技管理机制更加顺畅。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强化科研体系建设,“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低碳智能燃煤发电与超净排放”2家实验室成功入列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直接液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组,“国家能源智能加氢关键技术研发中心”等4家平台顺利纳入国家能源局“十四五”首批“赛马争先”创新平台名单。
协同创新机制深入实施,深度参与5G创新联合体,智能化示范煤矿应用场景顺利落地;新建智能重载铁路、煤制化学品和新材料、深部高温地热开发利用等3个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数量达到7家;与中国矿业大学等4所高校开展双向挂职交流,联合浙江大学等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合作,集团公司主导的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国家能源集团加快建设科技领军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对标世界一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需求牵引,坚持整合协同,坚持深化改革,实施重大科技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十大工程”;自主培养院士3名,入选万人计划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58人;出台《中共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关于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意见》,压担子、给平台、配团队、授放权、优考核、重激励、夯基础、强保障,聘任首席科学家(工程师)、首席专家(卓越工程师)和集团级首席师,在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加大人才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中长期激励”应施尽施,在“双百企业”试点实行工资总额备案制,开展科技企业激励机制创新研究,试点开展分红激励,所需工资予以单列。发布了《关于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和战新任务激励保障机制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强科技人才激励的通知》,推动各项激励措施应用尽用。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为科技人才“减负”“松绑”,做好科技人才服务保障,表彰科技新星、青年科技创新先锋、国能工匠,把科技创新的种子种在能源转型升级的沃土上,激活了企业创新活力。
一组组数据,标注国家能源集团不断跃升的创新能力:煤电运化等产业板块79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承担国家科研攻关任务150余项,位居央企前列;近两年集团公司获授权发明专利1641件,同比增长46%;集团公司所属国家级研发平台达到19家;发布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52项、行业标准92项,同比大幅增长。
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在国家能源集团不断涌现,国家重大攻关任务取得突破、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扎实推进、围绕主责主业积极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在工业控制、氢能装备、风电设计运维、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实现多个“首台套”“首突破”“首批次”“首版次”等具有重大行业影响力的科技成果。
把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支撑“煤电化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三万吨重载试验列车
2023年8月,在巴西召开的第12届国际重载运输大会上,“朔黄重载铁路基础设施智能运维技术研究与应用”成功发布,发出中国重载铁路声音。在智慧重载的世界赛道上,朔黄代表中国始终走在领跑者行列。
高铁在中国,重载看朔黄。朔黄自主研究应用了LTE-R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自动防溜、重载基础设施智能运维、重载综合检测列车等国际领先技术,承担的3万吨重载列车开行、移动闭塞等国家级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均取得历史性进展。
科技创新,就像牵引重载列车前行的火车头,带动国家能源集团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为依托实施引领性科技攻关,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国家能源集团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智能高效灵活燃煤发电、煤化工“三化”发展、智能重载运输、智慧港口航运、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为能源行业服务“双碳”目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国能样本。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能源系统智能化,自主创新缔造的核心竞争力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注入创新动能,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蓬勃生长。
神东煤炭大柳塔煤矿沿空留巷门式支架支护工作面
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示范项目
神东煤炭研制的沿空留巷成套技术装备,实现少掘进巷道40千米,多回收煤炭200余万吨,直接经济效益7.5亿元;雁宝能源、胜利能源研发的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技术,累计建成2.2万亩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综合效益超20亿元;科环集团自主可控智能分散控制系统在14台机组示范应用,解决火电领域控制系统“卡脖子”问题;黄骅港务研发的基于“5G+北斗+惯导”装船机操控技术实现批量应用,总体装船效率提升3%;宁夏煤业成功研发煤制油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成套技术,相关产品顺利开展长周期应用测试。
不同牌号CTL润滑油基础油
一系列成果推广应用亮点纷呈,让集团公司创新优势转化为集团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累计建成9家国家示范智能化煤矿;实现世界首个极寒工况“5G+无人驾驶”卡车编组重载运行;投运16个省区集控中心;上线20个智慧化工系统;集团多个PGA项目正在谋划之中,为降低白色污染,贡献国家能源方案;打造国能“e系列”产业板块供应链和服务链平台,数字化技术高效赋能集团产业发展。新一代高产能绿色费托合成技术实现工业应用,整体能量转化效率提高5%以上,近三年产生直接效益7.65亿元;35兆帕快速加氢机、35兆帕/70兆帕加氢站工艺控制系统实现商用,完成超2万次无故障加氢;可控交联聚乙烯材料成功出口“一带一路”和欧美国家;国产化反渗透膜生产线正式投运,产品累积销售2万余支……
以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集团公司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更加紧密高效。在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开发、煤电清洁高效灵活供应、新能源大基地规模化发展、现代化的世界一流能源运输、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等方面引领行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突破1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持续提升到33%,实现了大基地建设快速起步、风电产业持续领先、光伏产业跨越发展、水电项目组团推进,在保障行业高质量发展、夯实能源保供基石、践行央企“三个作用”方面,彰显国家能源集团的使命和担当。
从来路看前路,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
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从来路看前路,国际分工和分配的天平总是向科技生产水平更高的一方倾斜,掌握核心科技的国家占据着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头部位置。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开启新的创新周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快速发展,颠覆性能源技术一旦突破,将彻底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国家能源集团作为骨干能源央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勇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拿出“非我不可”的担当,坚定“非干成不行”的决心,在“非常必要”的领域深耕,以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为突破口,在煤炭、电力、运输、煤制油煤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方面加强研究,打造标杆示范项目。
重要基础前沿技术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打造国家能源集团新增长极的关键所在。集团公司及时跟进全球能源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方向,加大技术攻关,助力集团公司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氢能,就是一个年轻并充满无限想象的战略性朝阳产业。国家能源集团率先在中央企业及国内氢能产业中探索氢能产业化发展,聚焦“绿色氢能产业链”建设,构建了“风光氢储融一体化”特色发展模式,形成了“规模化、一体化、生态化、市场化”的氢能商业模式,并掌握了绿色氢能供应链的关键集成技术,积极促进氢能产业布局与重大创新示范工程落实落地,为国家氢能产业实现商业化、市场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国能“样板经验”。
国华投资赤城风氢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
10月26日,随着加满氢能的燃料电池公交车驶出万全油氢电综合能源站,国华投资(氢能公司)赤城风氢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完成了制氢全系统调试,从充装首车合格氢出厂输运至公司自营万全站,实现对张家口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顺利加注,标志着公司实现了可再生氢“制储输用”全链条一体化运营。这是国家能源集团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氢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成果,为我国绿色能源转型、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起到重要示范作用。依托集团内部场景,国华投资(氢能公司)打造了全国首个与化工、交通多场景一体化协同耦合的商业化可再生氢项目,并作为唯一绿色氢能典型案例收入《中国绿色氢能发展路线图》基础设施板块。
江苏公司泰州电厂50万吨/年CCUS项目
科技创新,既是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变局变化的关键力量。在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局中,引领能源革命,驱动传统煤电绿色低碳转型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行业重大需求。泰州公司CCUS项目是亚洲规模最大、综合指标最优、消纳利用最全的煤电CCUS项目,自主研发新一代高效低能耗吸收剂,完全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碳捕集成套核心技术工艺包,吸收剂长周期运行、胺逃逸控制、系统节能、变工况运行、系统一键启停等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应用了高效填料、超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等新型装备,有效降低综合能耗和捕集成本,引领全球火电CCUS技术发展。
国能台山电厂7台机组全景
11月29日,经一周测试,国能台山电厂在600兆瓦燃煤发电机组上成功实施煤炭掺氨燃烧试验,形成一套清洁高效掺氨燃烧技术体系,为实现氨煤耦合燃烧发电提供解决方案,为我国煤电机组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做出贡献。目前,600兆瓦及以上容量机组已占我国火电装机60%以上,探索600兆瓦燃煤发电机组掺氨燃烧技术,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宿州热电熔盐储热示范项目”作为全国首个熔盐储能替代电化学储能项目获安徽能源局立项,开展机组热电解耦及深度调峰关键技术研究,缓解保供和新能源消纳矛盾。推进“浙江梅屿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国内首个以集中式储能电站为主体的虚拟电厂。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安排部署,集团公司细化实化任务方案,明确具体任务承担单位,加快实施未来信息、未来网络、未来空间、未来能源四个领域16项重点任务,积极推进自主布局的深部煤炭地下气化、绿醇、绿氨、绿色航煤等8项任务。
通向未来的道路起点就在脚下,只有把握当前,才能赢得未来。到2030年,集团公司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产业技术整体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创新能力一流、创新成果一流、创新机制一流的科技领军企业。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着眼未来,国家能源集团加快实施“支撑一流企业创建、引领行业科技进步、服务科技强国建设、领先全球能源科技”的科技创新战略,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以自立自强的能力筑牢世界一流的基石,以一流科技创新引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